期刊文献+

本土和境外互为参照视野中的文学史分期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中国内地、台湾、香港、澳门、海外的治文学史者各有其本土,本土以外的汉语文学就构成了其境外,不管置身何处"本土",都需要避免"本土中心"或"本土边缘"心态,以本土和境外文学的互为参照,建立一种跨越本土的、流动性的文学史观,身处本土,却能关注境外;在学术"旅行"中既能反观"原乡"所在,又能对"他乡"在地文化有深切关怀。从不同的本土出发,聚合起多重的流动的文学史观照,才能充分接纳汉语新文学历史和现状的丰富性。在这样一种本土和境外互为参照的文学史视野中,我们就有可能借助于汉语新文学的一些认识对文学史分期问题进行新的思考。思想启蒙和民族认同冲突中的文学转换,政治意识形态下文学"主体性"的追求,稳定的多元价值社会结构形成进程中文学的多向发展,这三种形态构成了"五四"前后产生的新文学始终前进的状态,它们是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海外华人社会都面临过的最重要的文学课题,其实践也就形成了不同的文学时期。
作者 黄万华
机构地区 山东大学文学院
出处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6-40,共5页 Jinan Journal(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9

二级参考文献90

  • 1黄万华.1945~1949年的香港文学[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4(2):89-104. 被引量:18
  • 2黄万华.左翼文学思潮和世界华文文学[J].文史哲,2007(2):16-21. 被引量:6
  • 3周起应.《关于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J].《现代》,1933,4(1).
  • 4郭沫若.《斥反动文艺》[A]..《大众文艺丛刊》第一辑[C].香港生活书店,1948年3月..
  • 5云彬.《论怕老婆》[A]..《野草文丛》第10集[C].,1948年..
  • 6茅盾.《杂谈方言文学》[J].《群众》,1948.
  • 7冯乃超 等.《方言问题论争总结》[J].《正报周刊》,1948.
  • 8侣伦.《黑丽拉·序》[M].上海中国图书公司,1941年..
  • 9黄继持.《香港小说选·导言》[M].香港中文大学,1998年..
  • 10华嘉.《冬夜书简》[J].香港《文汇报·文艺周报》,1948.

共引文献148

同被引文献128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