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后殖民视角看小说《喜福会》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谭恩美1989年发表了第一部小说《喜福会》,一经发表立即引起轰动。作为一名华裔女作家,在美国强势文化的压迫下,她的作品流露出很深的后殖民特色。本文即从后殖民角度,探讨小说中人物和小说文本的后殖民性。
作者
俞旸
机构地区
南京航空大学外语学院
出处
《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9年第2期52-53,共2页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Radio & TV University
关键词
喜福会
母亲
女儿
文本
后殖民性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116
同被引文献
4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
1
程爱民,张瑞华.
中美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对《喜福会》的文化解读[J]
.国外文学,2001(3):86-92.
被引量:117
二级参考文献
9
1
托马斯·索威尔.《美国种族简史》[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8页.
2
陈依范.《美国华人》[M].工人出版社,1985年版..
3
加拿大华裔学者赵莲最近出版的学术著作《不再沉默》(Beyond Silence:Chinese Canadian Literature in English, 1997)对此有比较全面的论述.此书虽是对加拿大华裔文学的评述,但也同样适用于美国华裔文学的状况.
4
AmyLing.《评介三位华裔女作家》[J].当代外国文学,1995,(2):148-148.
5
艾米·谭:《喜福会》,田青译,吉林文史出版社1994年版,18页.
6
Amy Tan, The Joy Luck Club ( Ballantine Books, 1989). 以下引文均出自此书,恕不一一列出.
7
Edward Said, Orientalism(Vintage Book,1979),p.5.
8
[12]转引自张隆溪:《非我的神话》,载《文化类同与文化利用》,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197,198页.
9
并非西方学者所谓的"全球化".西方学者的"全球化"实际上是"西方化"或"美国化".
共引文献
116
1
王冠含.
从饮食习俗看中美文化差异——《喜福会》释读[J]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2019(2):175-181.
2
王琨.
异质文化的碰撞——论《喜福会》中的文化冲突[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4):79-80.
3
杨秀华,金彦海.
浅析异质文化碰撞下的华裔美国文学[J]
.作家,2012(10):119-120.
被引量:3
4
张媛.
The Collision and Coexist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Cultures——The Collision and Coexistence between Two Generations in The Joy Luck Club[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S2):230-231.
被引量:2
5
赵赟.
从“文化冲突”到“多元文化”的转向——从跨文化交际学视角解读《喜福会》[J]
.电影文学,2008(12):92-92.
被引量:1
6
徐呢喃.
浅析《喜福会》中华裔女儿的文化身份追寻之路[J]
.大家,2012(8):36-37.
7
关冬梅.
谭恩美《接骨师的女儿》中对多元文化主义的体现[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24(11):109-110.
被引量:2
8
余轶颖,付迪.
东西方文化冲突与融合中的身份寻求——由《喜福会》解读华裔女性的文化认同困境[J]
.作家,2008,0(16):102-102.
9
金衡山.
解放的含义:从《喜福会》(电影)到《面子》和《挽救面子》[J]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0(2):206-220.
被引量:1
10
赵莉华.
《喜福会》对西/东二元对立的后殖民解构[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19(9):42-44.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4
1
罗艳丽.
《喜福会》的跨文化交际学解读:中美不同的家庭价值观[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7,28(6):69-71.
被引量:9
2
吕程.
从《喜福会》看中美文化的冲突[J]
.怀化学院学报,2008,27(9):78-79.
被引量:3
3
任自峰.
谭恩美《喜福会》中的中美文化碰撞与交融[J]
.文教资料,2009(22):43-44.
被引量:1
4
李雪梅.
母女冲突:两种文化的冲突——评《喜福会》[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100-103.
被引量:24
引证文献
1
1
蔡雨秋.
文化夹缝中华裔女性的身份寻求——以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小说为中心[J]
.作家,2013,0(01X):103-104.
1
董岳州.
在压抑中失落的卑微欲望——毕司沃斯先生的心理探幽[J]
.沧桑,2009(6):237-238.
被引量:1
2
胡碧媛.
论《紫颜色》叙事学艺术的后殖民性[J]
.南京社会科学,2005(6):61-64.
被引量:1
3
邹莉.
从小说《看不见的人》看美国的后殖民性[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27(6):58-59.
4
江玉琴.
论诺斯洛普·弗莱对加拿大文学的后殖民观照[J]
.江西社会科学,2004,24(5):83-87.
被引量:3
5
申蓉.
后殖民主义理论解读《暴风雨》中的魔法[J]
.大众商务,2010(10):174-174.
被引量:1
6
严厚安.
伤感的旅程 自我的回归——试析石墨一雄小说的后殖民性[J]
.时代文学(上半月),2009,0(6):120-121.
7
周韵.
试论《印度之行》的后殖民倾向[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7(5):73-75.
被引量:5
8
吴起.
伤感的旅程 自我的回归——试析石黑一雄小说《长日留痕》的后殖民性[J]
.科技创新导报,2008,5(28):208-208.
被引量:1
9
潘守文.
阿特伍德缘何重述神话?[J]
.外语教学,2007,28(2):72-75.
被引量:5
10
宋志明.
“奴隶叙事”与黑非洲的战神奥冈——论沃勒·索因卡诗歌创作的后殖民性[J]
.外国文学研究,2003,25(5):113-118.
被引量:7
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9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