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先秦儒家耻德与当代大学生耻感教育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先秦儒家将耻德作为美德基本规范之一,认为耻德是人之为人的重要标志。耻德思想也深深地融入了大学生的道德实践当中,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道德规范模式由身份关系发展到契约关系,大学生产生了道德相对主义,道德主体缺乏明确的价值目标和取向,加之社会上的歪风邪气给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得有些大学生荣辱不分、耻感淡化。因此,以古喻今,寻求先秦儒家耻德思想在当代大学生耻感教育中的应用成为时代的要求和趋势。
作者
陈丽霞
机构地区
福建省漳州师范学院
出处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9年第3期124-126,共3页
forum on contemporary education
关键词
先秦儒家
耻德
当代大学生
耻感
道德相对主义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D64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13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4
1
王宏亮.
儒家耻德及其现代价值[J]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3(1):92-93.
被引量:2
2
蔡芹.
浅论提高大学生知耻教育的实效性[J]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7(6):88-90.
被引量:2
3
郭柏春.
论大学生道德责任感确立的基础:耻感教育[J]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3,13(1):36-37.
被引量:4
4
章诗同.荀子简注[M]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
共引文献
5
1
邹兴平,王芝华.
耻感教育:现代道德建设的基础[J]
.湖湘论坛,2008,21(1):83-84.
2
王平.
浅析儒家思想的演进[J]
.科教文汇,2009(21):240-240.
被引量:1
3
王芝华,邓志强.
耻感教育:高校德育教育的基础[J]
.文史博览(理论),2009(11):72-74.
被引量:1
4
赵东.
浅议新时期高校道德责任教育的体系构建[J]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6(3):20-22.
5
张洁.
大学生耻感教育路径探析[J]
.东方企业文化,2013(7S):267-267.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3
1
曾云莺,孙卫东.
先秦诸子道德教育观比较[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1(1):36-41.
被引量:10
2
沈贵鹏,刘蓉.
90后大学生“耻感现象”探析[J]
.教育探索,2012(4):125-126.
被引量:4
3
张文.
知耻教育: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25(3):86-87.
被引量:3
4
邓伟志,陈志宏.修身明德·纳荣拒耻(献给大学生的八堂荣辱课)[M].上海:三联出版社,2007(1).
5
陈延斌,管向群.
中国传统士人“耻”观与大学生荣辱观教育[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9):67-71.
被引量:2
6
高猛,陈思坤.
耻感教育:当代大学生道德建构的重要维度[J]
.理论导刊,2008(11):91-94.
被引量:8
7
吴全兰.
庄子的耻观及其对培养当代大学生正确荣辱观的启示[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4(5):41-45.
被引量:4
8
李国娟.
传统耻感文化与当代大学生道德自觉研究——基于大学生荣辱观教育有效性的思考[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27(3):109-111.
被引量:4
9
孙德玉.
先秦儒家人格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探析[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27(1):72-77.
被引量:6
10
邓清华.
当代大学生耻感的问题、原因与对策[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5):77-78.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2
1
张航.
论中国哲学对研究生就业的指导意义[J]
.理论界,2012(12):191-192.
2
牛绍娜,陈延斌.
当前大学生耻观淡化的原因与治策——基于江苏、天津六所高校的实证调研[J]
.中国青年研究,2013(7):86-89.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牛绍娜,陈延斌.
罗国杰德治思想及其时代价值[J]
.齐鲁学刊,2016(3):40-44.
1
陈志,鲍展斌.
全球化、网络化的冲击与青少年公民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J]
.求实,2002(S1):185-186.
被引量:2
2
公众关注的重大思潮调查[J]
.新华月报,2011(4):43-44.
3
观点[J]
.江苏教育,2001(18):44-45.
4
杨波婷.
道德相对主义与道德教育[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9):92-93.
5
朱佳.
道德相对主义对道德教育的影响[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9(1):163-163.
6
张洁.
大学生耻感教育路径探析[J]
.东方企业文化,2013(7S):267-267.
被引量:1
7
王乾,文秋林.
当代大学生耻感教育的思考[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4):165-166.
8
吴懿.
“网络社会”中的道德缺失及其重建[J]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3):5-5.
被引量:1
9
刘晶.
大学生耻感意识培养方法探究[J]
.群文天地(下半月),2013(1):239-239.
10
赵雪纲.
人权概念反思[J]
.理论探索,2004(4):99-100.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9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