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新民族国家与“十七年文学”的身份认同 被引量:5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十七年"的基本身份特征是新民族国家的成立和发展。这深刻地影响到时代的整体文化状况,也对文学提出了新的身份要求。这一要求的最直接体现者是作家。由于新文学传统等因素的影响,许多作家的转换非常艰难。那些完成了身份转换作家的创作构成了"十七年文学"的主流,体现了与时代身份的高度认同。由于"十七年文学"身份认同的基本方式是政治改造,其过程艰难,结果也是不彻底的。这决定了它既呈现出单一的顺从特征,又有复杂的多层面构成。这要求我们对这时期文学进行评价时,既要关注其外在和主流面貌,更要关注其复杂和深层世界。
作者 贺仲明
出处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2-66,共5页 Nanjing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
基金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编号:NCET-06-0509)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3

  • 1唐小兵.《中国的现代:英雄的与日常的》,转引自张英进.《审视中国》,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05页.
  • 2周扬.《新的人民的文艺》,见《文学运动史料选》(5),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
  • 3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A]..《毛泽东选集》[C].人民出版社,1952年出版第2卷.第522页.
  • 4泰勒语,转引自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赵旭东、方文译,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60页.
  • 5老舍.《三年创作自述》[J].抗战文艺,1941,7(1).
  • 6文艺报,1956,(5).
  • 7孙犁.《谈赵树理》[N].《天津日报》,1979年1月4日.
  • 8柳青.《转弯路上》,《人民日报》.1951年9月10日第3版.
  • 9《柳青专集》,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4-15、19页.
  • 10浩然.《永远歌颂》,1962年写,收入《浩然研究专集》,百花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第30页.

共引文献32

同被引文献63

引证文献5

二级引证文献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