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文学何以本质?
被引量:
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近年来中国文学研究界常见有关本质主义的讨论。李陀先生和吴亮先生有关“纯文学”的争辩,陶东风先生对文化研究的倡导和对“反本质主义”的鼓吹,李杨先生和洪子诚先生有关当代文学史写作的通信,南帆先生有关文学研究应以“关系主义”代替“本质主义”的设想等等,都引起了中国学人的广泛关注。值得注意的是,很多研究者是以一种自我反省的姿态展开对文学本质主义的反思的——当我们异口同声地强调“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时代大势时,
作者
汤拥华
机构地区
浙江工商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9-24,共6页
关键词
中国文学研究
反本质主义
日常生活审美化
文学史写作
文化研究
关系主义
自我反省
纯文学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B089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97
同被引文献
29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3
参考文献
3
1
章辉.
反本质主义思维与文学理论知识的生产[J]
.文学评论,2007(5):19-24.
被引量:39
2
欢迎订阅2008年《文艺研究》杂志[J]
.文艺研究,2007(8):88-88.
被引量:1
3
陈晓明.
现代性与文学研究的新视野[J]
.文学评论,2002(6):95-106.
被引量:60
二级参考文献
8
1
李杨.
当代文学史写作:原则、方法与可能性──从陈思和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谈起[J]
.文学评论,2000(3):52-62.
被引量:73
2
钱中文.
文学理论现代性问题[J]
.文学评论,1999(2):5-19.
被引量:117
3
《文学评论》1989年总目录[J]
.文学评论,1989(6):158-160.
被引量:21
4
陈晓明.
个人记忆与历史的客观化[J]
.当代作家评论,2002(3):113-122.
被引量:7
5
盛宁.
“卢卡契思想”的与时俱进和衍变[J]
.当代外国文学,2005,26(4):24-33.
被引量:5
6
.《文学理论》[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71-278页.
7
[德国]史蒂凡·诺伊豪斯著.《文学理论概论》.阿·弗兰克出版社,2003年版.
8
四川外语学院中外文化比较研究中心翻译.西方文学理论教材目录.,..
共引文献
97
1
曾穗菁.
论全球化语境下文学创作的民族性追求[J]
.理论月刊,2009(5):129-131.
2
王晓文.
现代性的追索——由《狂人日记》《猫城记》《围城》说开[J]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0(5):32-37.
3
周仁政.
20世纪中国文学的本土现代性问题[J]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8(2):21-25.
4
张森.
20世纪20年代革命文学观念与理论探求的嬗变[J]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8(2):111-116.
被引量:1
5
刘黎琼.
出入文学史写作的内与外——浅论洪子诚的当代文学史著述[J]
.当代作家评论,2005(5):126-134.
被引量:3
6
张志平.
建构“‘五四’以来的中国文学”的理论范式[J]
.文艺理论研究,2005(5):62-74.
被引量:2
7
张剑.
“现代性”视野下的理性问题探讨[J]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7(1).
8
林朝霞.
现代性与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研究述评[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6(6):19-25.
被引量:1
9
席扬.
新时期“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状态之比较[J]
.广东社会科学,2007(3):178-182.
被引量:1
10
罗义华.
论新时期文学研究的理论误区与经典问题[J]
.文艺争鸣,2007(6):72-75.
同被引文献
29
1
戴维.洛奇,王晓群.
向这一切说再见——评伊格尔顿的《理论之后》[J]
.国外理论动态,2006(11):52-56.
被引量:30
2
潭德兴,林早.《“新中国文论60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http://www.1iterature.org.cn/Article.aspx?id=45772.
3
杨光子.《“外国文学理论60年研讨会”在二外举行》,http://www.bisu.edu.cn/Item/22091.aspx.
4
杜书瀛.《文海滔滔,谁主沉浮*纪念“三”“六”“九”,重读“马”“列”“毛”》,《“新中国文艺理论六十年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5
朱立元.《阅读经典,切忌断章取义》,《文汇读书周报》2009年8月14日.
6
王弼.周易略例·明象[M].北京:中华书局,1980.
7
老子·诸子集成(3)[M].上海:上海书店,1986.
8
庄子·诸子集成(3)[M].上海:上海书店,1986.
9
尹庆红.
“理论之后”的理论——读特里·伊格尔顿的《理论之后》[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5(2):29-34.
被引量:5
10
王杰,徐方赋.
“我的平台是整个世界”——特里·伊格尔顿访谈录[J]
.文艺理论与批评,2008(5):22-27.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
3
1
汤拥华.
理论如何反思?——由伊格尔顿《理论之后》引出的思考[J]
.文艺理论研究,2009(6):133-137.
被引量:10
2
曾军,贲前方.
历史意识·本土意识·问题意识——2009年度文艺学研究热点扫描[J]
.社会科学,2010(1):181-186.
3
吴圣刚.
文学是一种审美生活方式[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5(4):128-132.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13
1
牛学智.
从“启蒙”到“底层”——对新世纪之交文学批评的一种观察[J]
.南方文坛,2010(3):34-39.
2
牛学智.
断裂与错位:从“启蒙”到“底层”——60年文学批评的“整数思维”破译[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1(6):102-108.
3
阴志科.
寻找阿基米德支点——反思《理论之后》争鸣中的科学与意识形态问题[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9(1):197-203.
被引量:1
4
蒋继华.
后理论时代的理论批判——基于伊格尔顿《理论之后》引发的思考[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0(3):15-19.
5
魏先华.
理论之后的反思——评特里·伊格尔顿的《理论之后》[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3(3):74-75.
6
汤拥华.
伊格尔顿:作为“事件”的文学——从《理论之后》到《文学事件》[J]
.文艺理论研究,2014(1):53-61.
被引量:8
7
赖佳.
进入意识形态里的民族身份——后殖民主义对民族身份的“文化遮蔽”[J]
.当代文坛,2014(4):45-48.
8
江守义.
文学事件不能只归于策略——对伊格尔顿《文学事件》的思考[J]
.文艺研究,2019(1):147-156.
被引量:2
9
梁心怡.
伊格尔顿“政治批评”之反思[J]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6,34(1):15-20.
10
吴圣刚.
论全球化视野中的文学的民族性[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6(4):111-115.
被引量:1
1
南帆,周红兵.
跨越时代,游历问题[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6):36-42.
被引量:3
2
南帆.
压抑和解放:日常生活的细节和符号[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6):29-35.
被引量:7
3
王伟.
关系主义视野之下的文学理论写作[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13-16.
4
颜桂堤.
丰富的可能域:文学与文化研究[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98-103.
5
赖雅楠.
有关文学本质主义的探讨[J]
.文艺生活(下旬刊),2012(1):24-24.
6
滕翠钦.
关系主义视野中的“文化研究”[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4):132-135.
被引量:3
7
摩罗.
喜剧时代的悲剧精神——论孟繁华的文化批评与文化选择[J]
.南方文坛,1998(5):7-11.
被引量:3
8
文新.
李陀、吴亮网络之争[J]
.天涯,2005,0(4):186-191.
被引量:2
9
张伟栋.
去政治化与先锋小说[J]
.上海文化,2009(4):57-62.
10
隽饴.
“小人时代的文学”:谁来为工人农民执笔?[J]
.东西南北,2004,0(6):35-35.
文艺争鸣
2009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