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刑事再生证据问题研究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刑事再生证据可形成于审判阶段,司法人员很难成为刑事再生证据的形成主体。再生证据形成的时间须在犯罪完成后或者说在案发后,且并非任何刑事案件均有再生证据。疏通关系类、刺探性事实不能一概称之为再生证据。再生证据具有五个作用。应当对再生证据进行法律规制。
作者
刘飞
机构地区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律系
出处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0-104,共5页
Journal of China Youth College for Political Sciences
关键词
刑事再生证据
主体特征
法律规制
分类号
D925.2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3
1
夏锋.《职务犯罪侦查中如何巧用再生证据》,载《检察日报》,2005年7月20日.
2
熊勤.《论再生证据》,载中国法院网.
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1条等规定
同被引文献
3
1
曾康.
言词证据的分析与判断——以言词证据的结构分析为路径[J]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9,11(5):69-75.
被引量:8
2
胡晓伟.
小议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1):83-85.
被引量:1
3
张策华,李明和.
诉讼证据合法性问题辨析[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31-36.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1
1
骆海燕,余大伟.
检察环节刑事不合法证据的转化与补救[J]
.池州学院学报,2010,24(5):30-33.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苏奇,叶明.
刑事证据合法性的证明[J]
.法制与经济(中旬),2012(9):66-67.
1
朱英兰,梁岩,江峰.
刑事再生证据若干问题探讨[J]
.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8(4):69-71.
被引量:1
2
戴中祥.
试论刑事再生证据[J]
.人民检察,2004(8):10-13.
被引量:7
3
杜树生,张立东.
论贿赂案件刑事再生证据及其侦查收集[J]
.检察实践,2001(6):20-20.
被引量:1
4
陈红平,邹志宏.
论受贿案件的证据收集[J]
.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2(1):29-31.
5
陈洪平,邹志宏.
论如何充实受贿案件证据[J]
.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002(2):39-41.
6
李鹤新,薛邦伦,温邱娜,邢同宝.
副局长受贿反侦查能力强避罪手段成再生证据[J]
.党建文汇(下半月),2013(5):20-20.
7
济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济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试行)》的通知[J]
.济南市人民政府公报,2014,0(8):23-23.
8
李芳源.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是广西实现科学发展的重大举措——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的体会[J]
.市场论坛,2008(1):7-7.
9
朱松岭.
两岸关系与当年东西德国有本质不同[J]
.台声,2016,0(21):53-53.
10
汪涛.
浅谈再生证据的利用[J]
.检察实践,2001(3):48-48.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9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