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引言 当前,我国国有经济资金结构不合理已日益成为深化企业改革的障碍。如何认识国有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问题的形成原因,并进而制定调整、优化资金结构的措施,受到我国经济理论界的广泛关注。已有的研究成果表明,国有企业的资金结构呈现两大特征:一是过度负债。据对12.4万户国有企业清产核资的资料统计,国有企业帐面负债率为75.1%,若扣除损失挂账的虚数,实际负债率为84.1%。与国际上公认的企业合理资产负债率标准(一般为30%,最高不超过50%)相比,显然我国目前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过高。二是从负债结构看,负债集中为贷款负债。据统计,国有企业的贷款负债率平均高达70%左右,有些企业甚至是无(资)本经营。我们认为,造成国有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的原因,除旧体制的惯性作用和国家对国有企业资金投入实行“借贷资本”改革的措施(指对企业资金投入的“拨改贷”政策)与实际经济运行出现的偏差外,更重要的原因则在于:长期以来,国有企业融资结构不合理。本文试通过对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两种融资方式对资源配置约束的理论与实证分析表明,在国有企业巨额历史债务未被消化之前,间接融资对资源重组难以起到启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