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工程社会建制的主体结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工程社会建制的主体主要由微观层面的工人、工程师,中观层面的工程师学会、协会等工程共同体,以及随着科学、技术、工程一体化趋势而逐渐形成的宏观层面的国家甚至国际合作等有机构成。主体结构是工程社会建制的核心内容,厘清其各主体之间的地位、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作者
蒋美仕
朱代明
李玲
机构地区
中南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学院
出处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34-35,共2页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of Hunan Medical University
关键词
工程
社会建制
工人
工程师
工程共同体
分类号
N031 [自然科学总论—科学技术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3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87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李伯聪.
工程共同体研究和工程社会学的开拓——“工程共同体”研究之三[J]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8,30(1):63-68.
被引量:36
2
李伯聪.
关于工程师的几个问题——“工程共同体”研究之二[J]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6,28(2):45-51.
被引量:39
3
李伯聪.
工程共同体中的工人——"工程共同体"研究之一[J]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5,27(2):64-69.
被引量:35
二级参考文献
43
1
万长松,陈凡.
苏俄技术哲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J]
.哲学动态,2002(11):41-45.
被引量:7
2
李伯聪.
工程共同体中的工人——"工程共同体"研究之一[J]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5,27(2):64-69.
被引量:35
3
李伯聪.
关于工程师的几个问题——“工程共同体”研究之二[J]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6,28(2):45-51.
被引量:39
4
波普尔.《客观知识》[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第174、194页.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62页.
6
德鲁克.《工业人的未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84页.
7
李醒民.《关于科学论的几个问题》[J].中国社会科学,2002,(1).
8
贾撒诺夫编.《科学技术论手册》“译后记”[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
9
李三虎.“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N].《中华读书报》,2004年11月3日.
10
库恩.《必要的张力》[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291页.
共引文献
87
1
龙翔.
工程师伦理责任的历史演进[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22(12):64-68.
被引量:12
2
熊艳峰.
工程师的社会责任[J]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3):252-255.
被引量:3
3
李伯聪.
工程哲学视野中的企业定义和企业观[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8,24(11):52-56.
被引量:3
4
李伯聪.
工程活动共同体的形成、动态变化和解体——“工程共同体”研究之四[J]
.自然辩证法通讯,2010,32(1):40-44.
被引量:7
5
宋薇.
新时期工程社会责任问题探析[J]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2(2):77-79.
被引量:1
6
田鹏,陈绍军.
工程与社会行动的“嵌入性”分析视角——兼论工程社会学的研究现状[J]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2013,5(4):344-353.
被引量:4
7
李伯聪.
关于工程师的几个问题——“工程共同体”研究之二[J]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6,28(2):45-51.
被引量:39
8
王云霞.
试论工程师伦理责任的生态转向[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4(2):45-48.
被引量:3
9
梁军.
刍论工程运行伦理[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23(10):36-40.
被引量:1
10
李伯聪.
工程共同体研究和工程社会学的开拓——“工程共同体”研究之三[J]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8,30(1):63-68.
被引量:36
1
蒋美仕,唐莉.
论科学社会建制的主体结构[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5(5):597-603.
被引量:4
2
张莉,张萍.
试论科技的社会功能与构建和谐社会[J]
.科技信息,2010(23):140-140.
3
王伯鲁.
技术与艺术一体化趋势剖析[J]
.探索,2004(1):64-66.
被引量:1
4
饶雪玲,高银霞.
国内外高等职业教育中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融合的对比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2014(6):116-116.
被引量:3
5
张丹.
体育教师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之研究[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7):135-136.
被引量:2
6
邢晓慧.
沉降观测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
.民营科技,2008(5):11-11.
7
宋勇,陈世灯.
师生关系的变迁与技术发展的关系研究[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8):18-18.
8
林坚,谢连生.
从STS观点看科学技术的一体化及其社会功能[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45-51.
被引量:6
9
林建成,杨蔚,郭翠霞.
产学研合作研究述评[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28(6):47-50.
被引量:6
10
关于征集“民问组织在国际人才交流中的地位、作用及发展趋势研究”课题论文的通知[J]
.专家工作通讯,2005(6):47-47.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