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历史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6-55,共10页
Historical Archives
参考文献93
-
1顾炎武.《亭林文集》卷三,《与戴枫仲书》.
-
2吕留良.《吕留良先生文集》卷一,《复高汇旃书》.
-
3陈龙正.《几亭全书》附录卷一,陈揆《陈祠部公家传》.
-
4顾为武.《亭林全集》不分卷,《常熟陈群墓志铭》.
-
5陆世仪.《思辨录辑要》卷十一.
-
6陈确.《陈确集·别集》卷六,《葬书上·与同社书》.
-
7谢正光,范金民《明遗民录汇集》,孙静庵.《明遗民录》卷九“黄守羲”.
-
8屈大均.《翁山文钞》卷九,《广东丛书》本.
-
9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一四,《东晋哀帝》.
-
10谢正光,范金民.《明遗民录汇集》,佚名《皇明遗民传》卷二“曹履泰”.
共引文献82
-
1陈安金.人以外的存在物也具有“内在价值”与“权利”吗——关于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观的理论思考[J].学术月刊,2001,33(11):24-30. 被引量:8
-
2王铁仙.中国文学中的个性主义潮流——从晚明至“五四”[J].文艺理论研究,2001(3):2-10. 被引量:3
-
3陈丽微,应奇.罗尔斯对"原初状态"的康德式解释[J].学术月刊,2004,36(11):12-16.
-
4俞吾金.物、价值、时间和自由——马克思哲学体系核心概念探析[J].哲学研究,2004(11):3-10. 被引量:44
-
5彭恒利.儒家伦理的现代转型[J].中国文化研究,2000(4):46-50. 被引量:1
-
6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殒落[J].史学理论研究,2002(4):45-58. 被引量:6
-
7文碧方.试论作为儒家道德本原根据的“心”“性”范畴[J].天津社会科学,2005(2):41-43. 被引量:1
-
8陈金全.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康德法治论解读[J].法学家,2005(3):47-54. 被引量:14
-
9柄谷行人,林怡静.《跨越性批判:康德与马克思》序言[J].国外理论动态,2005(9):37-40.
-
10杨顺利.康德、牟宗三对自由意志的解读歧异及中西人性论比较的伪公度性[J].孔子研究,2005(5):86-96.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94
-
1张兵.清初遗民诗创作的社会文化环境与遗民诗群的地域分布[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6(4):1-7. 被引量:11
-
2李述一.文化无意识——一种新的精神领域的研究报告[J].哲学研究,1988(2):54-59. 被引量:13
-
3孔定芳.明清易代与明遗民的心理氛围[J].历史档案,2004,17(4):47-56. 被引量:13
-
4孔定芳.清初明遗民的身份认同与意义寻求[J].历史档案,2006,19(2):44-54. 被引量:6
-
5孙静庵.明遗民录:卷一八“陈南箕”[M]//谢正光,范金民.明遗民录汇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
-
6佚名.皇明遗民传:卷兰“万泰”[M]//谢正光,范金民.明遗民录汇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
-
7潘耒.遂初堂集:卷十“顾亭林先生六十寿序”[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249.
-
8顾炎武.亭林文集:卷六“广师”[M]//顾亭林诗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59.
-
9顾炎武.亭林文集:卷四“答子德书”[M]//顾亭林诗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59.
-
10顾炎武.亭林佚文辑朴、又《与李中孚手札》[M]//顾亭林诗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59.
引证文献5
-
1孔定芳.明遗民的群体身份认同与群体聚合[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0(1):74-79. 被引量:10
-
2杨冰清.探析明末清初遗民诗人的出路问题[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6):57-59.
-
3刘庆.顾炎武“保国”“保天下”思想探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2(4):15-17.
-
4李婵娟.北田五子与清初典范遗民文人集团之建构[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5(3):43-51.
-
5倪文燕.记忆与认同——张岱《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的回忆性书写[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1(2):68-73.
二级引证文献10
-
1钱成,夏志凤.清初遗民文人与“泰州后学”宫伟镠俗文学活动考论[J].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丛刊,2023(1):267-286.
-
2钱成.清初遗民文人与“泰州后学”宫伟镠俗文学活动考论[J].传统中国研究集刊,2023(1):98-116.
-
3杨福梅.从身份认同看少数民族优惠政策的好坏——以切糕事件为例[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12X):380-380.
-
4张玉霞.隐逸特性在恽寿平没骨花鸟画中的体现[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6(2):71-74.
-
5张玉霞.恽寿平隐逸特性对绘画“逸格”的诠释[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3(2):7-10.
-
6刘文鹏,屈成.“天开皇清”:计六奇的历史书写与政治认同[J].学习与探索,2018(6):171-180. 被引量:2
-
7区锦联.清初地方遗民的群体构成与社会互动研究——对广东省新兴县的人类学考察[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20,12(4):90-97.
-
8姚瑀.“圈子”认同:对武术拜师仪式的文化研究[J].中华武术,2021(8):92-95.
-
9孙国柱.在君臣与师友之间——明清之际澹归今释的价值抉择[J].世界宗教研究,2021(4):76-88. 被引量:1
-
10孙东波.“时空观念”下的思想史教学——以“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教学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8(36):4-5.
-
1我的自白[J].北京文学(精彩阅读),2013(7):101-101.
-
2杨湄.海明威的“死亡”情结——重读《老人与海》[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27(4):115-116. 被引量:2
-
3郑斯扬.20世纪80年代女性写作中的乡土伦理观[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3(4):75-79.
-
4雷风杰.甘苦“筷”先尝[J].山西老年,2006,0(12):41-41.
-
5姜广源.从《太阳照常升起》看海明威的生命主体意识[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65-68.
-
6李照冰.美丽的《雪国》中的徒劳[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12):162-162.
-
7朱仲祥.病房里的别样人生[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4,21(7):56-58.
-
8金强.别样人生——读路遥《平凡的世界》有感[J].青年文学家,2014,0(11X):28-28.
-
9曹琳.别样人生[J].博览群书,1995,0(11):16-16.
-
10高伟帅,杜华魁.祖国我想对你说——因为,我们是军人[J].新农村(黑龙江),2013(11):66-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