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两个原则 被引量: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全球本土化"是今日学术研究开展的基本文化语境,置身于此的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必得在"重思中国"的思维框架中展开,以唤醒"文化自觉",重建中国的思想世界,重塑中国作为"思想大国"的形象,为此必得破除"文化自虐心理"、"文化休闲心理"、"文化冷漠心理"的拘执。在知识论方面,需要运用"地方性知识"观念看待传统文化,这一概念不仅意味着中国传统文化必得在摆脱作为普遍性知识的西方知识体系的笼罩后才能获得解放和自身呈现的可能,意味着中国传统文化有可能发展为新类型的全球性知识,同时也意味着看待自身的眼光,传统文化研究需要增加边疆的、边缘的与民间的文化动力。
作者 程勇
出处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8-37,共10页 Confucius Studi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1

二级参考文献90

同被引文献14

  • 1陈跃红.后现代思维与中国诗学精神[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33(1):44-50. 被引量:10
  • 2李承贵.生活儒学:当代儒学开展的基本方向[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8):80-82. 被引量:28
  • 3杜维明,刘德斌.文明对话的语境:全球化与多样性[J].史学集刊,2002(1):1-13. 被引量:30
  • 4叶舒宪.“地方性知识”[J].读书,2001(5):121-125. 被引量:132
  • 5[美]埃德温·赖肖尔:《日本人》,孟胜德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第223页.
  • 6吴森.《中国大陆之外的中国哲学》[J].中国哲学史研究,1986,(2).
  • 7蒋庆.《关于重建中国儒教的构想》[J].中国儒教研究通讯,2005,(1).
  • 8杜维明.《新轴心时代文明对话及儒学的精神资源》.吴光主编.《中华文化研究集刊-当代新儒学探索》.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28页.
  • 9谷中信一.《儒教在日本近现代教育中发挥的作用》,《儒学与现代化》,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484页.
  • 10《后现代科学:科学魅力的再现》,马季芳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5年版,第61页.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