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鲁迅小说死亡叙事的特点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鲁迅的小说创作始于一种巨大的民族危机感,而最能彰显这种危机感的重要题材就是死亡,所以,死亡成为他小说所关注的重要社会人生现象和主题。同时,作为一个启蒙主义者,他的小说文本提供了对死亡叙事的独特关照视角,透过这个角度使读者尽可能证悟人生与人性的悲剧性处境和意义,也看到作为作者鲁迅深刻的道德自省与询唤。
作者
肖国栋
机构地区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82-185,共4页
Academic Exchange
关键词
鲁迅
《阿Q正传》
《示众》
《药》
死亡叙事
分类号
I210.97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8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3
1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鲁迅研究室.1913-1983鲁迅研究学术论著汇编(1)[1913-1936][C].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1271.
2
夏济安.鲁迅作品的黑暗面[C].乐黛云.国外鲁迅研究论集(1960-1981).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373.
3
米歇尔·福柯.不正常的人[M].钱翰,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154.
共引文献
8
1
孙木函,徐妍.
在过去之事、现在之事、将来之事之间穿越--鲁迅《狂人日记》的叙述学解读[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7(1):38-43.
被引量:2
2
寻知元,杨桂伏.
由网络成瘾列为精神疾病反思医学化倾向[J]
.医学与哲学(A),2009,30(9):35-37.
被引量:8
3
伍明春.
文化记忆、抒情策略和文类自觉——略论地震题材诗歌[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1):57-60.
被引量:1
4
汪祥胜.
“精神病罪犯”的诞生与治理的转型[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2):46-49.
被引量:1
5
管淑红.
意识流小说《达洛卫夫人》的批评话语分析[J]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10,27(4):75-81.
被引量:2
6
肖国栋.
论鲁迅小说的意象与意蕴[J]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2):177-181.
被引量:2
7
潘慧影,杨阳.
论鲁迅《孤独者》死亡叙事的内涵[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101-103.
被引量:1
8
杨笛.
芥川龙之介与鲁迅小说中人性主题比较[J]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4,26(5):15-18.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8
1
孔宪峰.
“看客”与“茶客”的悲哀——评《药》中的无名人物及鲁迅所倾注的人本思想[J]
.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1):36-38.
被引量:6
2
夏济安.鲁迅作品的黑暗面[C].乐黛云.国外鲁迅研究论集(1960-1981).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373.
3
钱理群.现代文学三十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518.
4
钱理群.与鲁迅相遇[M].北京:三联书店,2003.206.
5
杨剑龙.揭示中华民族双重的精神悲剧--重读鲁迅的《药》[J]{H}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04).
6
李敏.
语言之药:从柏拉图到鲁迅——关于《药》的解构阅读[J]
.小说评论,2008(1):70-75.
被引量:3
7
宋剑华.
启蒙无效论与鲁迅《药》的文本释义[J]
.天津社会科学,2008(5):101-106.
被引量:19
8
肖国栋.
论鲁迅小说的意象与意蕴[J]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2):177-181.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2
1
苏添生.
冷眼悲情睿见深——读鲁迅《药》杂评[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28(6):60-61.
被引量:1
2
潘慧影,杨阳.
论鲁迅《孤独者》死亡叙事的内涵[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101-103.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
1
梁建先.
鲁迅小说中新派知识分子的再解读——以“鲁镇”上的“孤独者”为中心[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11):60-68.
2
周颖,缪军荣(指导).
鲁迅《药》意蕴探析[J]
.文学教育,2019,0(8):36-37.
1
孙玉石.
《概况》的自我“示众”与叩问[J]
.文艺争鸣,2008(2):166-168.
被引量:1
2
陈胜珍.
论《示众》中的“看”与“被看”[J]
.文艺生活(下旬刊),2011(6):1-1.
3
熊林惠.
论《示众》的叙述视角及艺术效果[J]
.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1(4):6-7.
4
李娜.
鲁迅小说《示众》的引比性细读[J]
.作家,2014,0(02X):47-48.
5
柳传堆.
鲁迅小说中的“看客”形象新解——以《示众》为主要视点[J]
.三明学院学报,2008,25(3):275-280.
被引量:5
6
曹禧修.
《示众》:独异的杰作[J]
.北方论丛,2005(6):34-37.
被引量:7
7
解月.
论《示众》中看与被看者[J]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12(2):52-54.
8
雷世文.
《示众》的超文本价值[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08,0(5):41-43.
9
黄晓华.
“看”的形而上学——从《示众》到《檀香刑》[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7(4):491-495.
被引量:5
10
孙中田,刘雨.
《示众》的叙述智慧[J]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1999,1(1):6-10.
学术交流
2009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