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16城市联合制定跨界水体生态补偿机制总体框架
被引量:1
出处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9-49,共1页
Yangtze River
同被引文献35
-
1范剑勇.长三角一体化、地区专业化与制造业空间转移[J].管理世界,2004,20(11):77-84. 被引量:291
-
2杨海生,贾佳,周永章,王树功.贸易、外商直接投资、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15(3):99-103. 被引量:165
-
3陈建军.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三次浪潮[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5(3):113-122. 被引量:30
-
4潘申彪,余妙志.江浙沪三省市外商直接投资与环境污染的因果关系检验[J].国际贸易问题,2005(12):74-79. 被引量:55
-
5孙长学.政府作为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J].经济体制改革,2006(1):31-34. 被引量:12
-
6樊杰.我国主体功能区划的科学基础[J].地理学报,2007,62(4):339-350. 被引量:649
-
7陆玉麒,林康,张莉.市域空间发展类型区划分的方法探讨——以江苏省仪征市为例[J].地理学报,2007,62(4):351-363. 被引量:71
-
8王斌捷,高超.长江三角洲地区环境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J].江西科学,2007,25(1):112-118. 被引量:4
-
9黄书礼.生态土地使用规划[M].台北:詹氏书局,2002.
-
10尼茨坎普.区域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二级引证文献14
-
1卢伟.我国城市群形成过程中的区域负外部性及内部化对策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4(8):90-99. 被引量:16
-
2牛丽丽,张娟,王燕平.鄂北城乡社区体育服务现状与对策研究[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9(1):98-103.
-
3周冯琦,程进.长三角环境保护协同发展评价与推进策略[J].环境保护,2016,44(11):52-57. 被引量:9
-
4张慧,高吉喜,宫继萍,张毅敏.长三角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形势、问题与建议[J].中国发展,2017,17(2):3-9. 被引量:19
-
5刘坤丽.长三角实践对京津冀基本公共服务建设的启示[J].党政干部学刊,2018(6):22-27.
-
6张鑫,陈志刚.经济增长激励、官员异质性与城市工业污染:以长三角地区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8,27(7):1413-1422. 被引量:5
-
7朱伊妮,李伟.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与水环境治理探讨[J].南方农机,2019,50(13):98-98.
-
8洪扬,王佃利.京津冀协同治理对区域污染排放的影响研究——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实证分析[J].软科学,2021,35(7):51-58. 被引量:13
-
9熊立新,宁佳钧.长三角扩容对污染减排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机制[J].科技导报,2022,40(4):74-84.
-
10罗芳,贺光胜.区域一体化是否有利于减排--基于长三角城市群扩容的实证检验[J].上海经济,2022(2):56-68. 被引量:2
-
1朱义,张群.上海城市水体的生态恢复[J].园林,2010(8):22-24. 被引量:2
-
2地下水污染很严重[J].初中生写作,2013(5):53-53.
-
3苏浙沪合力防治区域污染[J].化工中间体,2009(12):29-29.
-
4程少华.中国南极信息系统总体框架的构想与研究[J].南极研究,1993,5(3):60-74. 被引量:4
-
5周国梅.环境报告和评价的总体框架[J].世界环境,1996(4):29-34.
-
6叶虹.浅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联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29(3):145-146. 被引量:6
-
7吴闻博.对解决跨界污染问题的几点思考[J].山东环境,2002(2):31-31.
-
8关展雯.小议流域水环境的跨界水质保护管理工作[J].黑龙江环境通报,2007,31(1):8-9.
-
9张所续,张悦.日本水污染防治措施借鉴[J].西部资源,2006,0(3):54-55. 被引量:2
-
10张文辉,沈荣芳.长三角区域性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J].灾害学,2006,21(1):23-26. 被引量: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