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孔子“仁”学的人本意蕴 被引量:6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仁"作为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德目,其所具有的人本意蕴并非不言而喻、不证自明。"仁者人也"、"仁者爱人"强调把人当人看,对社会各阶层都应持有起码的平等的同情心和爱心,"仁民爱物"意味着这一关爱之情由人类向自然万物的推及。"仁"不远人、"为仁由己"、"推己及人"强化了人的道德自主和社会承担意识,同时彰显了中国文化的现世追求和内在超越的品格;"克己复礼为仁"标志着中国文化由神本向人本、由外向内的转型,它的首要意义在于对于人的发现,在于唤醒人类的"同类意识",在于凸显人的反省和自觉,将其从整体上理解为牺牲自我、人的独立人格的丧失、人的异化有失公允。
作者 李建
出处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8-52,共5页 Morality and Civilization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5CZX010)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 1徐复观.徐复观集[C].北京:群言出版社,1993.
  • 2程树德.论语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90..
  • 3.《孟子·梁惠王上》[M].,..
  • 4《孔子家语·曲礼公西赤问》
  • 5《孔子家语·曲礼子夏问》
  • 6.《中庸》[M].,..

共引文献71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