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兰本达的“探究—研讨”教学法对幼儿科学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兰本达的"探究—研讨"教学法主张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实践中学习科学,从而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等都能得到相应的提高。兰本达的"探究—研讨"教学法对幼儿科学教育具有下列启示意义:幼儿科学教育的目的是对幼儿进行科学素养的早期培养;"探究—研讨"式是幼儿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教师应成为幼儿科学学习的支持者和促进者;科学教育应重视交流对经验的概括作用。
作者 高芹
出处 《教育探索》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39-141,共3页 Education Explora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

  • 1吴向东.小学科学探究性学习的内涵[EB/OL].http://movie.hsyjjy.com:8081/info_Print.asp? ArticleID=232
  • 2[伊朗]沙布尔·拉塞克,[罗]乔治·维迪努.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 3汪苏华.提高国民科学素养是新闻媒体的职责[J].当代传播,2006(5):22-24. 被引量:7
  • 4刘占兰.新《纲要》中的幼儿科学教育[C]//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因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第2版.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 5关少化.教育的视角:幼儿探究的意义[J].早期教育(幼教·教育教学),2005(2):6-7. 被引量:6
  • 6冯晓霞.新《纲要》知识观与幼儿园课程内容[C]//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因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第2版.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 7兰本达.小学科学教育的“探究-研讨”的教学法[M].陈德璋,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二级参考文献12

  • 1吴麟.我国科技记者的结构性缺失及对策[J].科学新闻,2006(10):30-32. 被引量:5
  • 2剑鸣.《科学素养≠科学知识》,中央电视台网站,2006,5,17.
  • 32004年10月26日,《中国青年报》报道:《调查显示:学生群体科学素养最高》.
  • 42005年2月27日,《北京晨报》报道:《2人中有1人迷信求签国人科学素养太落后》.
  • 5湖北省宜昌市科技局网站文章.《广泛开展科普工作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2005.12.6.
  • 6张显峰.《提高公众科学素养有猛药吗?》,人民网,2006-5-23.
  • 7致公党厦门市委员会.《增强科技意识,提高市民素质—厦门市科学普及工作现状及对策》.
  • 8中教网2005年2月13日文章.《英美等国科普传播机制》.
  • 9陆志坚.《王菲生了,狗仔乐了?》.国际在线www.crionline.cn 2006.5.29.
  • 10霍益萍,张人红.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和课程定位[J].课程.教材.教法,2000,20(11):8-10. 被引量:291

共引文献12

同被引文献3

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