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哲学的主体性追问及其时代意义--兼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主体性问题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的当代意义在于开启了一个民族对自身哲学反思的思想空间,它在民族主体性的规范中所表现出的哲学欲求,体现了马克思以形而上学整体缺失为前提所构建的主体性理论境界,因而在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的对话中,提升了哲学历史中主体性理论的时代意义。
作者
李广昌
机构地区
沈阳大学社科部副教授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13,共5页
Social Science Journal
关键词
哲学
主体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分类号
B27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827
同被引文献
8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216页.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19页.
3
德里达.《晚期海德格尔的三天讨论班纪要》[J].哲学译丛,2001,.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391、390、393-394页.
5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3卷,第60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共引文献
827
1
李玲芬.
高教过程中学生的自由发展与全面发展[J]
.菏泽学院学报,2003,26(1):80-84.
2
路日亮.
社会发展的价值尺度刍议[J]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100-103.
3
刘素民.
人存在的自由与神恩之境[J]
.世界宗教研究,2007(3):127-136.
被引量:1
4
徐福来.
“积极自由”与“自由个性”——柏林对马克思“自由”概念的误读[J]
.浙江学刊,2007(5):121-126.
被引量:2
5
余华.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思想与和谐社会构建[J]
.浙江学刊,2007(5):132-135.
被引量:1
6
王福民.
论和谐社会的社会主义特质[J]
.东南学术,2007(5):4-11.
被引量:2
7
吴恩远.
十月革命与俄国现代化进程——兼评当前十月革命研究中的争论[J]
.历史研究,2007(5):22-34.
被引量:15
8
赵士国.
沙皇制度的崩溃与列宁的选择[J]
.历史研究,2007(5):35-48.
被引量:1
9
周嘉昕.
界限、对抗、行动:齐泽克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批判[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7,44(5):21-26.
被引量:2
10
张曙光.
哲学的命运与思想者的责任——关于马克思哲学观的重新考察与反思[J]
.学术月刊,2007,39(10):25-33.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8
1
[德]彼得·毕尔格.主体的退隐[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32.
2
邹世鹏.生存论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283.
3
刘放桐.新编现代西方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6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l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
黄伟锋.
马克思与后现代主义“颠覆主体性”之比较[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2(3):52-55.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2
1
丁峰.
挑战与回应:马克思实践主体性的一种辩护[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9(5):19-22.
2
丁峰.
主体性实践及当下意义——对主体问题的一种回应[J]
.科学.经济.社会,2011,29(3):121-124.
1
程彪,郭玉芳.
改变世界:马克思哲学的主题[J]
.学习与探索,2005(2):145-148.
被引量:1
2
张益超.
孟子知言养气学说及其对当代价值观的启示[J]
.学理论,2013(11):41-42.
3
谢凌香.
浅析康德的“审美无利害”[J]
.陇东学院学报,2008,19(3):22-25.
4
李文,胡思章.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历史过程中的民族主体性[J]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3(1):18-20.
5
世界哲学[J]
.全国新书目,2003,0(6):38-38.
6
李广昌.
马克思哲学的中国语境与中国语境中的马克思哲学[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10):93-100.
被引量:2
7
乐爱国.
朱熹《中庸章句》对“知、仁、勇”的诠释[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6(5):31-34.
被引量:5
8
鞠楠.
儒家自强不息论[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11):155-155.
9
王开宁.
展示德国古典哲学的逻辑进程[J]
.书城,1994,0(4):37-37.
10
高威.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现代意蕴[J]
.赤子,2016(19).
社会科学辑刊
2009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