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哲学的主体性追问及其时代意义--兼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主体性问题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的当代意义在于开启了一个民族对自身哲学反思的思想空间,它在民族主体性的规范中所表现出的哲学欲求,体现了马克思以形而上学整体缺失为前提所构建的主体性理论境界,因而在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的对话中,提升了哲学历史中主体性理论的时代意义。
作者 李广昌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13,共5页 Social Science Journal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216页.
  •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19页.
  • 3德里达.《晚期海德格尔的三天讨论班纪要》[J].哲学译丛,2001,.
  •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391、390、393-394页.
  • 5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3卷,第60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共引文献827

同被引文献8

  • 1[德]彼得·毕尔格.主体的退隐[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32.
  • 2邹世鹏.生存论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283.
  • 3刘放桐.新编现代西方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 6.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l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 8黄伟锋.马克思与后现代主义“颠覆主体性”之比较[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2(3):52-55. 被引量:2

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