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齐如山与董每戡戏曲研究“舞台性视域”之比较
被引量:
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一说起中国现代戏曲研究从文学性到舞台性的转向,就有两位无法绕开的人物,这就是齐如山(1877—1962)和董每戡(1907—1980)。在齐如山和董每戡之前,人们也强调戏曲的舞台性,而在实际研究中,总是舞台观照让位于文学阐释。
作者
王苏生
机构地区
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山西师范大学戏曲研究所
出处
《中华戏曲》
CSSCI
2011年第2期138-149,共12页
关键词
戏曲研究
齐如山
舞台性
中国戏曲
文学性
王国维
戏曲舞台
研究视域
舞台艺术
文学阐释
分类号
J809.2 [艺术—戏剧戏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47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8
参考文献
2
1
董每戡.
《中国戏剧发展史》佚稿[J]
.戏剧艺术,2007(4):71-77.
被引量:2
2
马必胜.
董每戡与“中国戏剧史”之研究[J]
.戏剧艺术,2007(4):78-86.
被引量:3
共引文献
2
1
贾戎.
“剧史家”说——董每戡戏剧史观研究[J]
.社会科学论坛,2010(19):46-54.
2
段金龙.
董每戡剧学研究述略[J]
.文化艺术研究,2015,8(1):100-104.
同被引文献
47
1
张铁燕.
值得一读的戏剧史专著——董每戡教授《说剧》一书简评[J]
.中国文学研究,1986(1):141-143.
被引量:2
2
谢柏梁.
情系曲坛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小记戏曲史家陈多先生[J]
.古典文学知识,1998(5):94-99.
被引量:1
3
朱正.
鲁迅交往中的右派分子[J]
.鲁迅研究月刊,2004(12):73-81.
被引量:2
4
张福海.
陈多教授的戏剧道路及其剧坛观的形成[J]
.戏剧艺术,2006(6):4-19.
被引量:2
5
蒋星煜.
董每戡与他的《桃花扇论》[J]
.上海戏剧,2007(6):41-42.
被引量:1
6
马必胜.
董每戡与“中国戏剧史”之研究[J]
.戏剧艺术,2007(4):78-86.
被引量:3
7
杨志烈,何桑.中国秦腔史[M].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03:371-389.
8
王小民,王炎.秦腔表导演艺术[M].香港:黄河文化出版社.1993.13-14.
9
郭英德,金英淑,马必胜.
南戏故里论“琵琶”[J]
.中国戏剧,2007(12):20-23.
被引量:1
10
贾戎.浅谈董每戡话剧思想[J].青年科学,2009(6).
引证文献
4
1
段金龙.
董每戡剧学研究述略[J]
.文化艺术研究,2015,8(1):100-104.
2
王铭.
秦腔流派与秦腔发展刍议[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5(2):112-118.
被引量:6
3
段金龙.
导演视域下董每戡剧论探赜——以《〈琵琶记〉简说》和《五大名剧论》为例[J]
.文化艺术研究,2020,13(4):76-83.
4
段金龙.
埋头诂戏消长日,义不容辞岂惮劳——董每戡先生的古代戏剧研究及其影响[J]
.中华戏曲,2015(2):315-330.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8
1
曲长海,涂小红.
中华戏曲文化的传播演变、艺术内涵与当代革新——以秦腔为例[J]
.音乐教育与创作,2024(1):45-50.
2
孙娟平.
秦腔小生的表演艺术风格[J]
.戏剧之家,2016(19):51-51.
被引量:1
3
盛开峰.
论现代秦腔的表演形式与改革[J]
.参花(下),2017,0(5):153-153.
4
仝智倍.
试分析秦腔音乐艺术的传承[J]
.东西南北,2019,0(4):84-85.
5
段金龙.
舞台视域下董每戡剧史理论探微——以《〈笠翁曲话〉拔萃论释》及《说“玉茗论剧”》为例[J]
.文化艺术研究,2019,12(1):97-106.
6
段金龙.
导演视域下董每戡剧论探赜——以《〈琵琶记〉简说》和《五大名剧论》为例[J]
.文化艺术研究,2020,13(4):76-83.
7
王莎,范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以秦腔红色戏曲为例[J]
.中国集体经济,2023(4):136-139.
被引量:3
8
李庆明,张玉涵.
秦腔汉英多模态双语语料库构建与应用[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6(3):102-107.
被引量:3
1
姚文放.
李渔与歌德关于戏剧舞台性的论述之比较[J]
.社会科学辑刊,1994(2):132-136.
被引量:2
2
许秀春.
也说戏剧的舞台性和集体性[J]
.戏剧之家,2013(6):24-24.
3
刘靖.
新时期中国声乐学派的研究视域[J]
.音乐大观,2013,0(12):145-145.
被引量:1
4
英若诚.
银幕表演与舞台表演要相互促进[J]
.当代电影,1984(2):87-90.
5
李晓华.
专业现代舞形成与发展三性论[J]
.艺术教育,2007(6):98-98.
6
刘红.
戏曲表演形式的审美角度探析[J]
.戏剧之家,2014(9):64-65.
7
陈丹.
微电影与现代文化研究[J]
.中国传媒科技,2013(2X):78-79.
8
国内·外戏剧动态[J]
.戏剧艺术,1984(3):153-159.
9
满韵瑶.
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心理[J]
.艺术探索,1998,12(S1):182-185.
被引量:1
10
贤骥清.
舞台灯光设计疆域拓展遐思——以现代灯光节及舞台性考论为例[J]
.艺苑,2013(6):23-30.
被引量:5
中华戏曲
2011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