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小悦悦,但愿天堂不冷漠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2岁女童小悦悦遭两车三次碾压,18路人"视而不见"的事件震惊了全国,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在追问小悦悦事件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在社会建设中如何重塑道德规范及相关立法事宜的重要和迫切。
作者
戴军
陈园新
出处
《社会与公益》
2011年第11期26-31,共6页
Society and Public Welfare
关键词
见死不救
见义勇为者
事件
道德规范
立法
社会建设
碾压
佛山
道德缺失
广州市
分类号
D669.9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59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59
1
张大勇.
关于我国社会“见义勇为”行为的社会学思考[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6(3):96-102.
被引量:3
2
朱力.
旁观者的冷漠[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1997,34(2):114-125.
被引量:32
3
刘翔平.
旁观者效应的道德决策模型[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4):97-101.
被引量:11
4
李东晓.
别让消逝的生命成为媒体娱乐的盛宴——从陈琳之死看自杀新闻报道的底线伦理[J]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0,17(2):40-43.
被引量:6
5
李洁.
社群主义思想对消除我国社会道德冷漠的启示[J]
.科学时代,2007,0(1):22-23.
被引量:2
6
林国华.
公众冷漠现象的深层次透视[J]
.教育艺术,1994,0(6):46-47.
被引量:1
7
王本兴.
关于见义勇为的社会道德控制[J]
.道德与文明,2000(3):37-40.
被引量:8
8
肖祥.
论伦理秩序建设中的制度性道德关怀及其限度[J]
.中州学刊,2005(1):127-129.
被引量:5
9
陈先发,余林颖.
“看客现象”透视[J]
.瞭望,2005(36):8-10.
被引量:1
10
王建民.
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的关系维持——从“熟人信任”到“制度信任”[J]
.甘肃社会科学,2005(6):165-168.
被引量:39
引证文献
1
1
李志强.
国内道德冷漠问题研究现状及展望[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1):33-37.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3
1
邱杰.
当前治理“道德冷漠症”的理路探讨[J]
.道德与文明,2014(6):127-130.
被引量:8
2
王水苗,张陶然.
“道德冷漠”现象的成因及解决路径探究[J]
.经济研究导刊,2016(12):177-178.
被引量:1
3
黄佳楠,薛忠义.
论道德“旁观者”向“行动者”的转化[J]
.学术前沿,2019(17):124-127.
被引量:1
1
杨燕明.
“18路人不救”呼吁见义勇为立法[J]
.江淮法治,2011(23):48-48.
2
茅家梁.
见死不救,挑衅道德底线[J]
.学习博览,2011(12):8-9.
3
严羽.
冷漠症 可怕的“官场病”[J]
.河北农业,2004(7):36-37.
4
郭敬波.
是110见死不救吗?[J]
.检察风云,2005(15):48-49.
5
毛飞.
另一种"见死不救"更可怕![J]
.南风窗,2004(06S):15-15.
6
刘月雅.
浅谈“10·13”广东佛山女童遭两车碾压事件[J]
.经济研究导刊,2012(3):286-287.
7
朱国良,郑锦燕.
绝不能使“冷漠症”蔓延[J]
.中国监察,2005,0(13):24-24.
8
张秀章.
尽快消除村干部的“冷漠症”[J]
.先锋队,2005,0(8):55-55.
9
陈桂芬.
用多种形式做好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J]
.老人世界,2006(3):52-52.
10
新华.
见死不救在国外[J]
.政府法制,2012(2):47-47.
社会与公益
2011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