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苏雪林的文学批评及其对新文学学科创立的贡献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苏雪林在1930年代以后写了大量的文学批评文字,这些批评文字形成了她自己的批评风格,即微观实证的批评方法,持正中立的批评立场和感性的批评风格.苏雪林的文学批评通过对新文学文体的分类、对整体的观照和历史演变的考察,描绘出了一个大致清晰的新文学发展史;更为重要的是,她通过自己的批评实践和大学中的讲授实践为新文学学科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作者
方维保
机构地区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长江学术》
2007年第4期10-17,共8页
Yangtze River Academic
关键词
微观实证
持正中立
感性领悟
新文学史
学科的建立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6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81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2
1
沈卫威.
新文学进课堂与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确立[J]
.山东社会科学,2005(7):84-89.
被引量:10
2
马森.论苏雪林教授《中国二三十年代作家》[J]文教资料,2000(02).
二级参考文献
26
1
上官碧(沈从文).《何其芳浮雕》,《大公报·文艺副刊》第139期(1935年2月17日)[A]..收入《沈从文全集》第15卷第204-205页[C].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
2
.《朱自清全集》[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第8卷.第405页.
3
.《沈从文文集》[M].花城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香港分店,1984第12卷.第198页.
4
.《国立武汉大学一览》(民国廿四年)第48-51页所刊登的"文学院课程指导书"(一)"中国文学系的课程"[M].(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71(影印本)..
5
.《国立武汉大学一览》[Z].,民国廿四年.第13-16页、23页.
6
苏雪林 龙泉明 徐正榜编.《我们中文系主任刘博平》[A].龙泉明、徐正榜编.《走近武大》[C].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第51页.
7
.《胡适全集》[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第22卷.第579页.
8
何兆武.《也谈"清华学派"--《释古与清华学派》序》[A].见徐葆耕.《释古与清华学派》[C].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第5页.
9
胡山源.《论大学国文系及其科目》[J].国文月刊,(1946).
10
杨振声.《新文学在大学里——《大一国文习作参考文选》序》[J].国文月刊,(1944).
共引文献
9
1
张光芒,童娣.
2005年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述评[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7,44(1):137-144.
被引量:3
2
张传敏.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史中的课程问题[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4(2):145-149.
被引量:4
3
阎开振,陈小静.
试论沈从文的文学教育成就[J]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76-178.
被引量:1
4
李朝平.
论国语课程对新文学课程起源的影响[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31(6):15-18.
5
丁增武.
苏雪林与中国新文学学科的创建[J]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4(1):109-113.
被引量:1
6
杨梅,周晔梅.
回溯沈从文先生的文学教育思想[J]
.兰台世界(上旬),2014(12):154-155.
7
韩俊强.
传统与现代的交织——论苏雪林早期的文学批评[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6,18(4):82-86.
8
李婷.
民国时期新诗讲义搜集整理与研究综述[J]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20,36(6):85-96.
被引量:1
9
王卫平,曹庆慧.
学科史、学术史的研究态势、基本问题和提升策略——以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史、学术史为中心[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68(4):35-45.
同被引文献
81
1
王娜.
苏雪林一九三四年日记研究[J]
.长江学术,2009(1):148-158.
被引量:7
2
眉睫.
新发现的一封废名佚信 兼评《新诗十二讲——废名的老北大讲义》[J]
.博览群书,2007(2):46-51.
被引量:2
3
沈晖.
论苏雪林与五四新文学[J]
.中国文化研究,1999(4):84-90.
被引量:7
4
张嘉彦.
论沈从文的新诗批评[J]
.中国文学研究,1988(3):80-88.
被引量:1
5
袁良骏.
关于苏雪林攻击鲁迅的一些材料[J]
.鲁迅研究动态,1983(5):1-7.
被引量:3
6
潘颂德.
苏雪林——卓有建树的新诗批评家[J]
.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23(4):18-21.
被引量:2
7
王宗法.
苏雪林论[J]
.中国文化研究,2000(1):116-121.
被引量:3
8
张桃洲.
重解废名的新诗观[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44(2):97-102.
被引量:7
9
孙玉石.
以新诗文本解说进入大学课堂——重建现代解诗学思想杂记之一[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1(4):133-137.
被引量:5
10
沈卫威.
新文学进课堂与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确立[J]
.山东社会科学,2005(7):84-89.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
3
1
陈卫,陈茜.
第一代学院新诗批评者:沈从文与苏雪林比较[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4(1):56-61.
被引量:2
2
孔刘辉.
苏雪林“反鲁”案新探[J]
.北京社会科学,2014(4):59-68.
被引量:1
3
李婷.
民国时期新诗讲义搜集整理与研究综述[J]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20,36(6):85-9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4
1
陈卓.
苏雪林“反鲁”原因探析[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5(3):68-72.
2
李婷.
民国时期新诗讲义搜集整理与研究综述[J]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20,36(6):85-96.
被引量:1
3
崔思晨.
作为一种批评方法的选本意识——现代新诗选本研究综述[J]
.黑龙江社会科学,2021(6):89-95.
4
方维保.
论“大学课堂”与新文学的“经典化”[J]
.文艺争鸣,2019(2):66-73.
被引量:1
1
方维保.
论苏雪林学术研究的品格[J]
.华文文学,2007(3):47-52.
2
熊焰.
浅论鲁迅早期文言文中的绝端语式[J]
.鲁迅研究月刊,2005(12):20-22.
被引量:1
3
古文论研究要否“古为今用”?[J]
.文艺理论研究,1999(4):54-54.
4
李铭.
从比较文学的历史形态看世界文学的新方向[J]
.学习与探索,2011(2):226-230.
被引量:3
5
周春宇.
观念的对话:关于批评方法的思考[J]
.文艺评论,2002(1):17-22.
6
朱秋娟.
何焯诗歌评点之学刍议——以何评义山诗为例[J]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7(6):118-121.
被引量:1
7
许晴山.
关于创立“文凭甄别学”及征友启事[J]
.学习月刊,1999(1):26-27.
8
而一.
胡健生:《中外戏剧文学比较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年6月。[J]
.中国比较文学,2001(4):154-154.
被引量:1
9
王晓文.
教材型中国现代文学史编写观念的嬗变[J]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5(2):23-26.
10
张勇.
现代传媒[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25(5):1-4.
长江学术
2007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