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解读《喜福会》中的象征意象
被引量: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一部小说中,反复出现的意象往往具有隐喻象征性,使作品获得了表层情节之外的深层意蕴。《喜福会》中"喜福会"代表了母亲们过去记忆的延伸;衣服是文化身份的象征;而吃食则代表了一种文化,一种情感。这一组组象征意象都连接着过去、现在和未来,是维系两代人、家庭之间的纽带,是连接东方与西方两种文化的桥梁。
作者
李素萍
机构地区
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07年第9期27-28,40,共3页
Journal of Mudanjiang University
关键词
象征
意象
喜福会
衣服
吃食
分类号
I712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53
同被引文献
12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7
参考文献
2
1
张瑞华.
解读谭恩美《喜福会》中的中国麻将[J]
.外国文学评论,2001(1):95-100.
被引量:54
2
(美)谭恩美(AmyTan)著,程乃珊,严映薇.喜福会[M]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
二级参考文献
9
1
张隆溪.《非我的神话——西方人眼中的中国》[A].史景迁.《文化类同与文化利用》[C].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189页.
2
Amy Tan, The Joy Luck Club, Ivy Books, 1989, p.13.
3
Gregory L. Morris, Talking Up a Storm : Voices of the New, West,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1994, p.222.
4
William Wei, The Asian American Movement, Temple University Press, 1993, p. 45, p. 48.
5
Ben Xu, "Memory and the Ethnic Self: Reading Amy Tan's The Joy Luck Club", MELUS, Vol. 19, No.1, (Spring 1994), p. 4.
6
Edward Said, Orientalism, London, Routledge & Kegan Paul, 1978, p. 5.
7
维柯.《新科学》,英译本,第96页
8
Phillipa Kaika, Un (doing) the Missionary Position :Gender Asymmetry in Contemporary Asian American Women' s Writing, Greenwood Press, 1997, p. 20.
9
Amy Ling, Between Worlds : Women Writers of Chinese Ancestry, Pergamon Press, 1990, p. 178.
共引文献
53
1
潘惠.
《喜福会》体现的道家思想[J]
.文教资料,2007(6):122-123.
被引量:1
2
张静.
探究《喜福会》成功的魅力[J]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4):149-150.
3
殷燕.
论《喜福会》中女性形象的女权理念[J]
.芒种,2012(21):59-60.
4
王冬伟,王萍,任红川.
浅析《喜福会》的成功要诀[J]
.作家,2008,0(6):98-98.
5
张良红.
华裔女性的自我身份构建——解读谭恩美的小说《喜福会》[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21(5):25-28.
被引量:8
6
王瑾.
Cultural Conflicts and Compatibility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in The Joy Luck Club[J]
.科教文汇,2007(05X):173-174.
被引量:2
7
齐林涛.
异质文化的碰撞与交融——《喜福会》母女关系解读[J]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3):82-83.
被引量:5
8
黄淑芳.
《喜福会》中的中国意象与文化解读[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3(2):103-106.
被引量:9
9
秦艳艳.
《喜福会》中的象征意象[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65-266.
被引量:4
10
孙莹.
《喜福会》的文本风格解读[J]
.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2):131-132.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12
1
刘芹利.
试论《喜福会》中美籍华裔女性许安梅的食物情结[J]
.作家,2011(20):96-97.
被引量:1
2
孙丽娜.
解读《喜福会》中服装及饮食的象征意象[J]
.作家,2008,0(18):88-88.
被引量:2
3
何立群,吴金平.
风水对小说《喜福会》创作的影响[J]
.八桂侨刊,2002(4):50-52.
被引量:5
4
张瑞华.
解读谭恩美《喜福会》中的中国麻将[J]
.外国文学评论,2001(1):95-100.
被引量:54
5
Amy Tan.The Joy Luck Club[]..1989
6
卞翠.
“桥”的意蕴——透视《喜福会》中几个意象与主题的关系[J]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2):59-60.
被引量:4
7
黄淑芳.
《喜福会》中的中国意象与文化解读[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3(2):103-106.
被引量:9
8
秦艳艳.
《喜福会》中的象征意象[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65-266.
被引量:4
9
周燕萍.
我是谁?——从跨文化视角解析《喜福会》中华裔女性的文化身份[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25(7):125-126.
被引量:2
10
叶明珠.
《喜福会》象征艺术中的东方文化[J]
.电影文学,2010(9):82-83.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8
1
白姣.
《喜福会》中“可食”婚姻的解读[J]
.芒种,2012(18):157-158.
被引量:2
2
刘蕊.
“根”的失落与寻回——《喜福会》象征符号的解读[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1(8):41-42.
被引量:2
3
孙喆,董海琳.
《喜福会》中的服装意象解读[J]
.北方文学(中),2017,0(7):93-93.
4
童安剑.
解读《喜福会》中的食物意象[J]
.海外英语,2014(8X):232-233.
被引量:1
5
童安剑.
The Cultural Interpretation of Food Images in the Joy luck Club[J]
.海外英语,2014(9X):217-219.
被引量:1
6
童安剑.
浅谈《喜福会》中的旗袍意象[J]
.青年文学家,2015(5Z).
7
谌登峰.
浅析谭恩美名作《喜福会》中风和水的意象[J]
.山东英才学院学报,2008,0(3):32-34.
8
赵红程,贾晓云.
概念整合理论对《喜福会》隐喻的分析[J]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14,0(3):54-55.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7
1
聂锐,于丽艳.
浅析《喜福会》中美不同文化下情感的碰撞与交融[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31(10):112-113.
2
陈红.
跨文化下对《喜福会》冲突主题的解读[J]
.电影文学,2014(16):104-105.
被引量:5
3
刘倩,赵莉华.
《喜福会》中的阶级空间政治与身份认同[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6(2):164-170.
被引量:4
4
闫诣博.
电影《喜福会》的文化冲突主题解读[J]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5,0(4Z):113-114.
5
SHAO Yi-hong.
On Amy Tan’s The Joy Luck Club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mbolism[J]
.校园英语,2016(31):252-253.
6
陈娜娟.
《喜福会》:“天鹅”之歌与政治隐喻浅谈[J]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19,29(1):69-71.
7
吴婷.
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Dinning Cultures in the Joy Luck Club[J]
.文艺生活(下旬刊),2016(10):60-61.
1
孙丽娜.
解读《喜福会》中服装及饮食的象征意象[J]
.作家,2008,0(18):88-88.
被引量:2
2
邓少丽.
论多元文化主义在《喜福会》中的再现[J]
.作家,2012(16):55-56.
3
李琳.
从女性主义批评视角解读《喜福会》中“女儿一代”的成长[J]
.青春岁月,2015(7):34-35.
4
任雪丽.
在夹缝中苦寻文化身份——解读《喜福会》中华裔“女儿们”的文化认同[J]
.昌吉学院学报,2010(4):6-9.
被引量:4
5
李峥.
解读《喜福会》的中国式母爱[J]
.芒种,2012(6):69-70.
6
孙景欣.
不同文化背景下对女性身份的认识和抗争——解读《喜福会》中的安梅母女三代[J]
.长城,2009(10):130-131.
7
梁肖丹.
《喜福会》:女性艰难的寻求自尊之路——解读《喜福会》中的许安梅母女三代[J]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6):51-52.
被引量:1
8
彭晓燕.
中国母亲在女儿面前“他者”的形象——解读《喜福会》中的中国母亲的不同的价值观和交流方式(英文)[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09(4):41-43.
9
李霖.
从多元文化视角解读《喜福会》中的母女关系[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27(7):178-179.
被引量:3
10
郝倩,刘殊.
解读《喜福会》中母女间爱与冲突[J]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上),2012(9):32-32.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07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