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浓稀硝酸氧化性强弱辨析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硝酸的氧化性是它的重要特性之一,学生学习这一性质是通过铜与浓稀硝酸反应而认知的。学习中学生通过演示实验观察到,铜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氢之后的一种金属,它与盐酸、稀硫酸不能发生置换反应,但与浓、稀硝酸都能发生化学反应,反应方程式为4HNO<sub>3</sub>(浓)+Cu=Cu(NO<sub>3</sub>) 2+NO<sub>2</sub>+2H<sub>2</sub>
作者
娄广信
机构地区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消费导刊》
2007年第4期163-163,共1页
关键词
稀硝酸
还原程度
硝酸氧化性
还原性
反应物质
电子性质
浓硝酸
反应速度
强弱
难易程度
分类号
O611.63 [理学—无机化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1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21
1
叶瑞心.
论化学实验在中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J]
.科技资讯,2007,5(7):136-137.
被引量:5
2
杨丽君,沙丽丽.
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的探究[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6,22(12):43-45.
被引量:9
3
王岩,韦璐,靳春林,邵建强,任义广,高建民.
塑料原料中有害重金属铅、镉、汞的测定[J]
.工程塑料应用,2004,32(9):50-53.
被引量:27
4
蒋郴立.
Cu与浓H_2SO_4反应演示实验的改进[J]
.实验教学与仪器,2005,22(4):19-20.
被引量:1
5
陆军.
硫酸和硝酸与铜反应时浓稀界限的实验探究[J]
.教学仪器与实验(中学版),2005,21(9):12-13.
被引量:4
6
宋延经,郭并宝,金四清,张晋霞,王冬.
耐氢氟酸材料的选择[J]
.腐蚀与防护,2006,27(2):87-89.
被引量:8
7
谭云生.
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实验创新设计[J]
.实验教学与仪器,2006,23(5):31-31.
被引量:3
8
赵伟,王丽.
ABS接枝马来酸酐的研究[J]
.塑料科技,2006,34(5):40-42.
被引量:3
9
张同心,包建军,李建军,叶晓光.
耐热ABS合金制备中的热交联行为[J]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7,23(3):117-121.
被引量:9
10
赵受高.
浅议新课程下实验教学的重要性[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7,4(6):86-86.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3
1
罗宿星,勾华,伍远辉.
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装置的改进[J]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1,13(2):115-116.
被引量:2
2
罗宿星,伍远辉,孙东来.
铜与硝酸反应实验中硝酸浓稀界限的研究[J]
.实验室科学,2012,15(5):67-69.
被引量:10
3
杨帆,白建峰,邓毅,顾卫华,毛少华.
微波消解法测定废电视机ABS塑料中的Cr、Cd、Pb、Ni[J]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18,35(1):29-34.
二级引证文献
12
1
张喆,周罡,高晓蕾,李裕林,廖仁安.
7-表-+γ-桉叶油醇的不对称全合成[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0,21(4):573-574.
被引量:4
2
叶永谦,张贤金,吴新建.
铜与浓、稀硝酸连续反应演示实验的再改进[J]
.化学教学,2016,0(7):60-61.
被引量:10
3
陈海涛.
铜与硝酸反应实验的创新设计[J]
.实验教学与仪器,2017,0(2):31-32.
被引量:2
4
颜冬微,吴双桃,刘艺,黄沔铷.
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微量实验设计[J]
.化学教学,2017,0(2):63-65.
被引量:6
5
李凯芳.
铜与稀硝酸反应实验的改进和探讨[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0(3):150-150.
6
杨丽娟,齐俊林.
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的新设计二则[J]
.化学教学,2017,0(12):58-60.
被引量:5
7
邱美艳.
稀硝酸与铜反应最佳条件的探究[J]
.实验教学与仪器,2020,37(12):38-40.
被引量:1
8
叶永谦,叶燕珠,张贤金,严业安.
可明火加热启普发生器的改进及应用案例[J]
.化学教学,2021(3):70-73.
被引量:1
9
郭文杰.
一种环保型挂具退镀技术的应用[J]
.印制电路信息,2022,30(9):52-55.
被引量:1
10
李继玲,何平,文丰玉.
再探浓硫酸与铜反应实验的设计[J]
.实验教学与仪器,2023,40(8):49-50.
1
王芳芳,衷明华.
铜与浓、稀硝酸的反应实验改进[J]
.广东化工,2016,43(12):41-41.
被引量:1
2
付凯卿.
无机含氧酸氧化性强弱的确定[J]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16(2):89-90.
3
杨贵亭.
对浓HNO_3和浓H_2SO_4氧化性强弱的点滴探讨[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2(5):41-42.
4
陈经明.
关于硝酸氧化性的探讨[J]
.平顶山学院学报,1995,0(S1):14-17.
5
赵献华,李培芳.
容易忽略的硝酸氧化性[J]
.中学化学,2001(10):19-20.
6
陈进前.
用实验方法提高教学效益──兼谈有关硝酸氧化性的教学[J]
.化学教育,2000,15(7):69-70.
7
黎虹.
NO与NO2相互转化的实验改进[J]
.新课程学习(中),2013(5):88-88.
8
张翠香.
硝酸氧化性及还原产物教学初探[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1995,14(2):89-90.
9
陈静.
无机含氧酸的氧化性与其结构的关系[J]
.殷都学刊,1998,19(5):62-63.
10
夏平.
对硝酸氧化性的探讨[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1999,21(S1):37-40.
消费导刊
2007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