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特区实践与理论》
2006年第4期46-48,共3页
Practice and Theory of SEZS
共引文献83
-
1孙法印.新农村建设应避免的误区及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2007(5):145-146. 被引量:2
-
2江胜蓝,王明卓.四川省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几点认识[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S1):7-9.
-
3姜爱林,任志儒,陈海秋.韩国新村运动基本理论研究综述[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0(3):1-7.
-
4范正根,罗鹏,左文卿.新农村建设中的民俗文化保护[J].农业考古,2006(6):123-125. 被引量:5
-
5孙保营.韩国“新村运动”与我国新农村建设问题分析[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9,25(1):93-95.
-
6朱信凯.管理民主与新农村建设[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6(3):30-31.
-
7王道国.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认识[J].社科纵横,2006,21(8):40-41. 被引量:1
-
8石磊.寻求“另类”发展的范式——韩国新村运动与中国乡村建设[J].社会学研究,2004(4):39-49. 被引量:69
-
9李成贵.农业转型的国际经验[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4(2):3-5. 被引量:4
-
10王钊,张妍.一个政策移植框架的研究——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例[J].中国商界,2008(6):161-161.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4
-
1辛贤,毛学峰,罗万纯.中国农民素质评价及区域差异[J].中国农村经济,2005(9):4-9. 被引量:59
-
2林美卿,侯爱萍,张庆坤.我国农民素质现状的差异分析及存在问题[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4):35-39. 被引量:16
-
3林美卿,张静.和谐社会语境下的农民素质问题[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1):41-44. 被引量:1
-
4徐根义.农民素质问题是建设新农村的根本问题[J].党政干部论坛,2006(8):30-32. 被引量:6
-
1陈艳红.借鉴韩国经验 发展我国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J].决策探索,1995,0(5):40-41.
-
2郑新立.借鉴韩国“新村运动”经验 加快我国新农村建设[J].小城镇建设,2005,23(11):14-16. 被引量:28
-
3刘建华,金红莲.新农村建设:韩国经验及其启示[J].吉林金融研究,2006(10):12-15.
-
4陈艳红.借鉴韩国经验发展我国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J].投资经济,1995(1):37-38.
-
5李巧云,朱朝明.借鉴韩国经验 促进我国新农村建设[J].科技和产业,2007,7(2):3-5. 被引量:3
-
6戴伟娟.韩国新村运动中的运行机制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J].经济咨询,2007(3):23-29.
-
7曾东.借鉴韩国经验 创造性地建设新农村[J].农村经营管理,2007(6):17-18. 被引量:2
-
8刘学航,邓剑波.船舶制造业国际转移影响因素研究——韩国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商场现代化,2010(3):86-88. 被引量:5
-
9丁静.农村工业化:韩国经验的分析[J].浙江社会科学,1996(6):49-52. 被引量:2
-
10利用创业投资促进软件业发展的启示[J].Internet(共创软件),2002(10):95-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