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搞”是否该有个度?——从《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引发的网络“恶搞风”谈起
被引量:2
出处
《东南传播》
2006年第5期19-20,共2页
Southeast Communication
二级参考文献10
-
1费里德里克·詹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 997年版.
-
2迈克·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
-
3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
4特里8伊格尔顿.《后现代主义的幻象》[M].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
5史蒂文·康纳.《后现代主义文化》[M].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
6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的生存》,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
-
7陈嘉明:《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
8潘知常:《传媒批判理论》,新华出版社2002年版.
-
9明安香:《信息高速公路与大众传播》,华夏出版社会1999年版.
-
10戴维·哈维 阎嘉译.《后现代的状况》[M].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270,182页.
共引文献25
-
1相莹.浅谈现代教学手段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6(4):128-129.
-
2邓晓旭,魏伟.网络传播方式的完善性与限度探析[J].新闻知识,2008(12):20-22.
-
3郭万盛.网络环境下传统媒介的议程设置[J].东南传播,2006,0(10):66-67. 被引量:4
-
4李瑗瑗.从“无厘头”到“恶搞”的社会文化分析[J].新闻界,2010(3):87-88. 被引量:1
-
5余霞.网络红人:后现代主义文化视野下的“草根偶像”[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49(4):105-110. 被引量:44
-
6党子奇.网络恶搞的传播学研究[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2(4):109-113.
-
7谢金林.网络舆论危机下政府形象传播的困境及对策[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0,22(5):16-21. 被引量:34
-
8王琳.网络同人小说对主流文化的消解[J].新闻世界,2010(4):131-132. 被引量:2
-
9姜诗斌,郑轩.网络环境下公众自我议程设置研究[J].媒体时代,2011(7):42-43. 被引量:1
-
10杨延生.网络传播的后现代性及其反思[J].新闻知识,2011(8):47-48.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12
-
1张品良.网络传播的后现代性解析[J].当代传播,2004(5):53-56. 被引量:26
-
2魏运亨.网上恶搞的是是非非[J].记者观察(上),2006(7):53-54. 被引量:1
-
3包兆会.无厘头文化中喜剧的笑与中国式后现代[J].文艺争鸣,2006(2):92-97. 被引量:22
-
4石磊.传媒娱乐主义解读[J].新闻界,2006(2):55-56. 被引量:4
-
5胡湾.“恶搞”不能染上反文化的恶俗[J].新西部,2006(5):5-5. 被引量:1
-
6李磊.冷看网络传播中的“恶搞”文化热[J].编辑之友,2006(4):7-9. 被引量:8
-
7王天意,张妙龄.透视“网络恶搞”[J].红旗文稿,2006(14):24-26. 被引量:16
-
8徐福坤.新词语“恶搞”[J].语文建设,2006(8):55-55. 被引量:27
-
9让·波德里亚著 刘成富 全志钢译.《消费社会》[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32页.
-
10陈旭光:《世纪之交的文化艺术转型:趋势与表征》,胡智锋主编《影视文化前沿》,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年,第120页.
-
1刘婷.从木乃伊情结到游戏冲动——新媒体境遇下影像叙述的未来[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7(6):146-153. 被引量:4
-
2余建清.网络恶搞:仪式下的狂欢与抵抗——基于《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的分析[J].兰州学刊,2007(9):158-160. 被引量:2
-
3陈鲁民,宋时针(选).“相当”[J].文苑,2006(04B):45-45.
-
4王天意,张妙龄.透视“网络恶搞”[J].红旗文稿,2006(14):24-26. 被引量:16
-
5雷艳.网络恶搞不能毫无顾忌[J].网络传播,2006(12):5-5.
-
6余建清.网络恶搞:仪式下的狂欢与抵抗——基于《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的分析[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0(1):78-82. 被引量:7
-
7张凤铸,陈立强.一种节目范式的解析:从《快乐大本营》说起[J].当代电影,2004(4):71-77. 被引量:8
-
8陈力丹,李彦.试论网络“恶搞专题”的合理性与非主流[J].声屏世界,2007(3):22-24. 被引量:2
-
9王振铎,王成文.网上影视片的编辑创新——对“胡戈现象”的编辑学解读[J].新闻爱好者(下半月),2007(11):4-6. 被引量:3
-
10程洁.浅议《法治在线》的宣传模式[J].中国电视,2006(10):30-32.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