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栏前语:去年放寒假时,学校没给高三学生发家长通知书。这时候,作为班主任的我想与学生家长交流学生的学习、思想、生活情况,以期在高考前的四个月里学生能很好地把握心态去迎接高考。但是,通过什么方式呢?家访吧,可学生住的都比较分散。于是,我想到了书信这种时下对很多人来说已经陌生的交流方式。信写到几封的时候,我收到了《美文》下半月刊2006年第1期,我突发奇想:《美文》下半月刊的“特别推荐”栏目,曾推出过拉祜族女子班的文章,推出过东周儿童村的文章。是不是我也组织一个栏目:关注孩子们成长的通信。这学期开学,收到了回信,看着家长们朴实的文字,我很觉汗颜,同时也感到肩头担子的重大。这些回信,有一部分是学生的兄姐完成的。他们是家中的“秀才”。比如:熊晓青的哥哥是山西大学物理系的研究生,吴利青的哥哥在吉林大学上大二,侯虹波的姐姐也在北京某大学上学。他们是家人的骄傲,而他们的弟妹也该像他们那样啊!所以我觉得肩头沉重,不过这三位同学都很用功,吴利青、侯虹波更是年级中的佼佼者。还有许多家长竟然写不通一封信,错字句很多,现选出来的是较好的。回信中,李玲同学的母亲写得较好,所以李玲的语文素养在全校也是最好的,去年曾获“第四届美文写作大赛优秀奖”。大部分学生家都在农村,经济条件不是很好。更有不幸者,张慧凤同学的父亲有病在身,母亲外出打工,她缺少家人的关爱,我只能尽力帮助,而她“人穷志高”,坚决不受馈赠;乔玉龙同学的父亲身体也不好,他自己也患鼻炎,急需医治。农村孩子读书相当不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