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后现代思潮中的重建“主体性”倾向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在解构和“处决”了现代主体这一社会的至高无上的建构中心之后,后现代主义者却不能回避主体缺失所带来的种种问题。在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中,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流落出对人的“主体性”重建的倾向,本文在简要回顾了西方哲学中主体性的发展历史后,对此倾向进行了分析。
作者 王祖星
出处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37-38,共2页 Journal of Changsha Railway University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 1郭湛.无法消解的主体性[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3(6):5-9. 被引量:19
  • 2(美)波林·罗斯诺(PaulineMarieRosenau)著,张国清.后现代主义与社会科学[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
  • 3王治河.扑朔迷离的游戏[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 4(美)大卫·雷·格里芬(D.R.Griffin)编,王成兵.后现代精神[M]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 5(美)多尔迈(Dallmayr,FredR.)著,万俊人等.主体性的黄昏[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二级参考文献3

  • 1[5](美)弗莱德·R·多尔迈.主体性的黄昏[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 2[7](美)尼葛洛庞蒂.数字化生存[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
  •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18.

共引文献1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