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国家电网》
2006年第6期64-68,共5页
State Grid
同被引文献10
1 李力,曾乐民,李润.循环经济框架下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回顾与思考[J] .能源研究与利用,2006(1):9-11. 被引量:2
2 李浩南,罗金华,张彩,钟耕.生物柴油技术研究进展[J] .能源研究与利用,2006(3):1-4. 被引量:5
3 徐国英,张小松,李舒宏,陈铁.可再生能源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J] .能源研究与利用,2006(3):5-9. 被引量:17
4 王亦楠.对我国发展太阳能热发电的一点看法[J] .中国能源,2006,28(8):5-10. 被引量:21
5 陈秀芝.当前石油市场形势分析及预测[J] .中国能源,2006,28(8):43-44. 被引量:1
6 Graham M.Pugh.U.S.Energy Efficieney and Renewable Energy Policies and Progroms.International Partnerships Office of Energy Efficiency and Renewable Energy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Energy.Sept.11,2006.
7 王垂仍.李云琼译.科学技术能源[M].中国对外出版社,1996.
8 魏一鸣,范英,等.中国能源报告(2006)[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9 张振勇,等.煤的综合加工与利用[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0.
10 张思军.世界能源发展趋势与河南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J].河南电业,2006,(1).
1 能源信息[J] .能源政策研究,2004(1):60-60.
2 金源.核电和煤电的经济性探讨[J] .核电工程与技术,1991,4(1):11-16.
3 卢向前,刘兵,朱跃中,雪桐.新形势下的美国能源发展战略[J] .国际石油经济,1998,6(6):21-27. 被引量:6
4 何奕玲.燃煤发电的前景[J] .能量转换利用研究动态,2000(6):6-6.
5 娄承.石油公司高管如何看可再生能源[J] .中国石油石化,2007(18):18-18.
6 石油输出国组织第二次统治石油业时期的到来[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1999,0(2):4-4. 被引量:1
7 国际能源署、美国能源信息署和欧佩克预测2014年石油供应过剩[J] .世界石油工业,2013(5):90-91.
8 美专家预测油价将涨至70美元[J] .化工经济技术信息,2004(11):17-17.
9 丁青充.美国能源技术优势要览[J]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1996,11(11):28-31.
10 梁晟.燃煤发电与燃气发电的效益分析[J] .财经界,2016(17):102-102.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