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群众》
2005年第6期60-61,共2页
同被引文献11
-
1余涛.从就业压力看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商业经济,2004(4):101-102. 被引量:2
-
2李祖欣.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4,26(3):76-78. 被引量:47
-
3曲继方.谈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J].教学研究,2005,28(1):1-7. 被引量:40
-
4顾晓华,张景林,郑兵,孟琳,李青山.创造、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研究[J].发明与创新(大科技),2005(6):36-36. 被引量:18
-
5王汉清,况志华,王庆生,居里锴.大学生创新能力总体状况调查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5,26(9):88-93. 被引量:110
-
6陈德静,禾平,王素华,聂邦军.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机制[J].江苏高教,2007(1):117-119. 被引量:59
-
7谢其梅.大学生创新能力教育中的障碍突破[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5(2):242-244. 被引量:9
-
8李洁.现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J].文学教育(中),2011(8):64-65. 被引量:2
-
9龙建忠,赵刚,杨怡,李川青,龙宪惠.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1(5):99-102. 被引量:3
-
10张利庆,马伊蓓.论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青年探索,2003(4):40-42.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9
-
1张俊文,李玉琳.应用型工程类学生综合立体教学体系新模式[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30(3):85-86. 被引量:2
-
2邓鹏.工程类专业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实施方案初探[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5(1):140-141. 被引量:1
-
3高华喜.港航工程专业教学体系与管理的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33(4):191-193. 被引量:3
-
4褚晓锐,钱波.基于工科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开放实验教学平台的构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0):15-18. 被引量:34
-
5汪和生,吴达胜.基于学科竞赛的电子信息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3(10):5-9. 被引量:11
-
6林日亿,贾志英,徐伟栋,王新伟,姜烨.环空对流换热综合实验教学平台搭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6):38-41. 被引量:5
-
7张克舫,林日亿,韩超杰,王新伟.稠油热采中H_2S生成反应实验平台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35(5):89-91. 被引量:1
-
8吴学舜,韩志强,田维.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综合实验教学平台建设[J].内燃机与配件,2021(10):233-235. 被引量:2
-
9李冬昱,吴悦,程于玲.基于专业群和学分制建设的高职环境专业课程改革--以“水污染控制技术”课程为例[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21,11(5):44-50.
-
1张酉水.高等学校科技工作的地位与作用[J].中国高教研究,1991(1):53-59. 被引量:2
-
2孟惠娟.绿色化学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贯穿[J].商情(科学教育家),2008,0(2):146-146.
-
3孙震华.丁桃红[J].数字教育,2016,2(6).
-
4石晓林.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观念的大学物理教学改革探究[J].消费电子,2012(12X):82-82. 被引量:1
-
5曹莉.制度保障是高校的核心竞争力[J].教育(高教观察)(中旬),2012(2):56-56.
-
6吴笑韬,廖云峰.试论医学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0,28(1):98-100. 被引量:13
-
7刘周安琪.烦恼收购机[J].花火(C版),2006,0(Z2):27-28.
-
8张云龙,杨常玲,杨雪霞,杜鹃,邢彦军,赵曙辉.高校普及化学科学素养的窗口——浅析“化学与社会文明”课程的建设[J].纺织服装教育,2013,28(4):298-300. 被引量:2
-
9荣.国外中小学作文写什么[J].教师博览(上旬刊),1997,0(3):29-29.
-
10衣太阳.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再认识[J].北方文学(中),2011(11):96-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