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文明的意义追寻
出处
《前线》
2004年第4期27-29,共3页
-
1李琳,田建国.文化输出大国强势攻击下的跨文化交际[J].社会科学战线,2011(2):270-271. 被引量:3
-
2邓剑秋.论“湖北精神”[J].理论月刊,1996(5):9-11.
-
3赵付科,孙道壮.习近平文化自信观论析[J].社会主义研究,2016(5):9-15. 被引量:144
-
4王天辉.做好民族文化旅游产业这篇文章[J].贵州民族宗教,2006(2):11-13.
-
5罗志军:深刻认识文化和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J].党政干部参考,2011(11):12-12. 被引量:1
-
6黄晓丽.消费社会与文化创意产业[J].青年记者,2010(4Z):11-11.
-
7苑春玲.试论群众文化的社会地位与功能[J].课程教育研究,2012(9):3-4.
-
8张保权.文化概念的基本内涵与逻辑演进——以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理论考察[J].兰州学刊,2008(11):160-162. 被引量:3
-
9苏韶芬.桂林傩舞的文化特质刍议[J].民族艺术,1992(1):162-170. 被引量:4
-
10陈美林.物质文明、人文科学与中国古代人文精神[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0(2):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