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真空采血管死腔对肝素抗凝治疗监测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APTT实验是肝素抗凝治疗监测的首选指标,而死腔是指真空采血管中未被血液填充的部分。在传统的实验室观念中,忽略了死腔对APTT检测的影响。近来,我室对200例健康门诊查体者和231例肝素治疗的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的静脉血均同时采集有死腔和无死腔的标本,并进行APTT、和PF4的检测,比较各组数据。
作者
常爱英
李进红
机构地区
威海市立医院核医学科
出处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04年第2期69-69,共1页
Medical Laboratory Science and Clinics
关键词
肝素抗凝治疗
真空采血管
监测指标
死腔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
肝素治疗
静脉血
实验结果
市立医院
同时采集
分类号
R446.1 [医药卫生—诊断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4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4
1
李承彬,杨小文,叶金泉,王柳燕,邱晓燕,胡以赤,王文清,王昌富.
真空采血管采血时血液逆流导致院内感染风险的研究与对策[J]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9):239-240.
被引量:3
2
陈宏础,王鸿利.见: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主编.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121.
3
赵卫青,黄洁君,童丽.
使用定量自动静脉采血器引起溶血调查及其预防[J]
.中华护理杂志,1997,32(12):723-724.
被引量:12
4
吴秋红.
真空采血管及双向采血针的优势[J]
.海南医学,2004,15(2):101-101.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2
1
凌彩虹,王德春.
真空采血管在临床使用的体会[J]
.福州总医院学报,2008,15(2):160-160.
被引量:3
2
郭婧澜,程松,李静.
真空采血管在临床使用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J]
.泸州医学院学报,2010,33(1):27-27.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7
1
刘文珍,吴凤琴,俞惠艳.
头皮式采血针采血后防止血液外滴的研究[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中旬版),2009(5):51-51.
被引量:5
2
王鲁.
临床真空采血的常见问题及探讨[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4):380-381.
3
蒲荣,刘建国,梁浩凡,郑妍.
自动化真空采血管开盖与合盖功能一体机的研制[J]
.中国医疗前沿,2013,8(9):97-98.
被引量:3
4
蒲荣,邓伟均,韩临晓,梁浩凡,王树胜.
真空采血管开盖合盖一体机设计与参数评估[J]
.中国医学装备,2014,11(B12):141-142.
被引量:2
5
马雪洁,钟鄂绘,郑洪波.
真空试管开盖装置的研制[J]
.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15,28(4):50-51.
6
蒲荣,邓伟均,蒲美岑,蒲苏丹.
一种新式真空采血管开合盖一体机的研制与参数评估[J]
.中国医疗设备,2017,32(5):28-31.
被引量:1
7
唐剑,袁文杰.
241例体外诊断类和临床检验类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分析[J]
.医疗卫生装备,2024,45(7):72-76.
1
杜文胜,刘凤,何应中,王书香,黄俊琼.
miRNA-155、miRNA-181a在SLE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变化及意义[J]
.临床检验杂志,2014,32(4):311-313.
被引量:4
2
姜兆玲.
PT、APTT检测的注意事项[J]
.实用医技杂志,2002,9(7):518-519.
被引量:2
3
王美玲.
浅谈PT、APTT检测应注意的问题[J]
.中华医学写作杂志,2002,9(11):897-898.
被引量:1
4
吕晓.
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影响的探讨[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8).
被引量:1
5
陆如岳,张雪斐,叶黎红,黄月霞.
富含血小板血浆对PT、APTT检测的影响[J]
.浙江临床医学,2006,8(2):207-207.
被引量:1
6
李济凯,吴建平,徐根云.
PT和APTT检测标本放置温度及时间对结果的影响[J]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0,25(2):115-117.
被引量:6
7
徐晶,鲁英,孙莹.
PT、APTT检测中的一些影响因素[J]
.现代实用医学,2003,15(11):699-699.
被引量:1
8
李伟,许南飞,张红艳.
温度和时间对PT、aPTT检测的影响[J]
.血栓与止血学,2009,15(1):35-35.
被引量:1
9
李宏魁,邹掌玉,吴雄.
抗凝剂比例对APTT检测的影响分析[J]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7):840-841.
被引量:2
10
沈红霞,李美兰,宇伯成.
标本采集对PT、APTT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J]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5(10):47-47.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04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