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回首1977年,中国的高等教育在瘫痪了10年之后,终于恢复了高考,开始了一个崇尚知识的新时代。人们终于有了靠自己的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这是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高考。但它的根本意义只在于从实践上解决了"中国要不要办大学"的问题,而另一个重要问题却被暂时隐匿起来——以什么样的方式录取大学生更好。随着既定制度的逐年实施,高考由教育形式上的一个普通环节,嬗变为教育的"灵魂"乃至目的,异化了国民素质教育。一个学生十几年时间、—个中(小)学教师几十年时间的努力,仿佛只为了一个目的:高考。"高考往哪里走"的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高考与人的前途1977年12月15至17日,是中国几亿人口为之激动的日子:这3天考生答卷的成功与否,关系着能否取得城镇户口、能否转为干部身份。当时国人出路甚少,城镇户口和干部身份是社会等级最明显的标志。高考成功者摇身一变,从农民、知青、工人成为准"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