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特区实践与理论》
2001年第4期17-20,共4页
Practice and Theory of SEZS
共引文献39
-
1于孝安.第三代领导集体经受重大历史考验的启示[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1,14(6):30-32.
-
2奚洁人.“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论“三个代表”的思想方法[J].学术月刊,2001,33(6):12-15.
-
3陶柏康.披荆斩棘 乘风破浪——中国共产党战胜风险的实践与展望[J].上海党史与党建,2001(1):14-18.
-
4刘军汉,杨军剑.党执政的风险及其防御对策[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5(4):31-33. 被引量:2
-
5刘玲,赵建龙.试论江泽民同志领导科学理论的基本框架[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3(S2):1-2. 被引量:1
-
6衡孝军.浅谈知识经济[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0,20(4):59-63. 被引量:1
-
7陈爱玉.试论我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2(1):14-16. 被引量:2
-
8柳建辉,从洪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导作用[J].特区实践与理论,2002(12):27-30.
-
9赵刚印.提高新时期我党抵御风险的能力[J].桂海论丛,2001,17(6):16-18.
-
10张月泉,黄飚.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创造性实践[J].学术论坛,2001,24(6):4-8.
-
1段延峰.浅谈制约代表作用发挥的三种因素[J].人大建设,1997,0(9):33-33.
-
2陈槐育.论确定民事诉讼级别管辖的客观标准[J].文艺生活(中旬刊),2011(3):287-287.
-
3Г.巴甫洛夫斯基,冯海明(译).两场危机,还是一场双重危机?--危机与安全[J].俄罗斯研究,2009(1):3-4.
-
4周建英.关于20世纪60年代中苏两党决裂的反思[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3,24(2):27-30.
-
5张丽君.“中国威胁论”:美国对中国偏见“意象”的生成[J].探索与争鸣,2011(3):42-46. 被引量:8
-
6刘潇潇.论我国官员问责的制约因素与解构[J].行政与法,2011(4):5-8.
-
7李鹏,张冬冬.试析普京执政时期的政治合法性[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09,13(8):121-121.
-
8王耀华,王州.委内瑞拉[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8(8):26-27.
-
9徐其耀.努力把农村的改革归束到一个正确的方向——关于建立农村商品经济新秩序的思考[J].科学社会主义,1988(4):30-34.
-
10杨群.决定中国古代社会形态和传统文化的三种因素[J].中国科技信息,2006(4):330-3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