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孤残儿童家庭寄养模式的探讨:上海的经验与启示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23
-
1马玉卓.农村家庭寄养模式中孤残儿童的社会适应行为效果探析——以济南市Z村家庭寄养基地为例[J].社会工作,2010(16):49-52. 被引量:7
-
2尚晓援,伍晓明,万婷婷.从传统到现代:从大同经验看中国孤残儿童福利的制度选择[J].青年研究,2004(7):9-18. 被引量:8
-
3王晨光.农村家庭寄养模式探讨[J].中国民康医学,1999,0(2):44-45. 被引量:5
-
4曾凡林,昝飞.家庭寄养和孤残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发展[J].心理科学,2001,24(5):580-582. 被引量:15
-
5鲁容芳,张诚学,林蕾.32例孤残儿童家庭寄养安置中断解析[J].社会福利(实务版),2002(8):27-30. 被引量:3
-
6崔丽娟,杨志勇.家庭寄养对孤儿社会成长作用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2,25(1):37-39. 被引量:22
-
7范会芳.社区理论研究:桑德斯的三种模式[J].社会,2001,21(10):22-23. 被引量:18
-
8陆士桢,王玥.从美国儿童家庭寄养简史看百年来儿童福利价值取向的演变[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5,19(1):3-7. 被引量:13
-
9吴鲁平,韩小雷,刘文斌.孤残儿童家庭寄养效果的实证研究——对北京大兴区礼贤镇的调查分析[J].青年研究,2005(6):31-40. 被引量:20
-
10朱孔芳.专业社会工作介入孤残儿童家庭寄养探析——以上海市儿童福利院为例[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4):28-33. 被引量:15
引证文献4
-
1付佐.民族地区孤残儿童寄养家庭研究——以安宁市W村为例[J].广东经济,2017,0(3X):183-184.
-
2马利峰,胡悦,罗思荣.孤残儿童家庭寄养模式暨“杭州模式”的建构[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21(7):44-47. 被引量:2
-
3马利峰,胡悦.孤残儿童家庭寄养模式的典型及“杭州模式”的建构[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9,8(3):79-82.
-
4陈丽.家庭寄养儿童的需要逻辑与服务供给困境——基于嵌入性的视角[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8(4):118-131.
-
1刘淑清.他什么都留着[J].父母必读,2009(10):130-131.
-
2倪萍.一幅画的故事[J].百姓生活,2014(2):19-19.
-
3习红兵.试论福利院孤残儿童心理问题及其疏导[J].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2):69-71. 被引量:7
-
4社会支持系统:获得安全感的重要保障[J].人大建设,2003(3):47-47.
-
5打开人生的另一扇门[J].党政论坛,2008(22):55-55.
-
6郭福林.社会生活--残疾人[J].重庆年鉴,2002,16(1):310-311.
-
7申翔.高度完善的日本特殊教育[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64-65. 被引量:19
-
8杨玲.女人结婚前要看清三个误区[J].大家健康,2008(5):11-11.
-
9高莉娟.关爱女孩行动述评及多视角的审视[J].社会工作,2004(12):36-39.
-
10野歌.风从故乡来[J].教育与职业,2004(16):61-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