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斯大林极权政治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斯大林模式”是一种高度极权的政治体制。这种政治体制的特点突出地表现为“社会主义”、个人极权、恐怖主义、个人崇拜、官僚主义。不可否认,“斯大林极权政治”曾在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中起到过积极的作用,但它对苏联乃至世界其它国家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是深远的。它的产生不是偶然的,是沙俄的历史传统和苏俄的现状以及斯大林的个人品质相结合的产物。
作者
柴碧云
廉慧斌
机构地区
雁北师院历史系
出处
《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34-36,共3页
关键词
斯大林
极权政治
个人崇拜
分类号
K512.5 [历史地理—世界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7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7
1
曾晓玲.
政治体制演变与苏联解体[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19(2):68-73.
被引量:4
2
徐善广.
“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与前苏联的演变[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3(6):11-17.
被引量:2
3
张有军.
苏共超越历史阶段的倾向及其民粹主义思想根源[J]
.聊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66-70.
被引量:1
4
张澜涛.
简析苏联解体的历史教训[J]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5(5):16-20.
被引量:3
5
[7]人民生气勃勃的创造--米·谢·戈尔巴乔夫在全苏意识形态工作学术实践会议上的报告(1984年12月10日)[A].载戈尔巴乔夫言论选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23.
6
.列宁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
7
列宁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34-435.
引证文献
1
1
栾爱峰.
苏联解体的民主因素探析[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67-169.
1
曹建坤.
解放战争时期胡适的政治思想与政治主张[J]
.安徽史学,2009(1):106-111.
2
林乾.
康熙惩抑朋党与清代极权政治[J]
.书城,2013,0(3):72-72.
3
李恩柱.
戏弄道德[J]
.杂文月刊(文摘版),2012,0(6):59-59.
4
范亚飞.
当我们在谈论留学时我们在谈论什么?[J]
.职场,2013(6):18-19.
5
林肯.
拒绝借款函[J]
.内蒙古教育,2007(12X):43-43.
6
陶铸之女陶斯亮评父亲 以功为主,过也不回避[J]
.共产党员(下半月),2007(6):20-20.
7
魏得胜.
慈禧与蒋介石的餐桌风云[J]
.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11(16):75-75.
8
魏得胜.
慈禧与蒋介石的餐桌风云[J]
.廉政瞭望,2011(11):67-67.
9
吴正光.
抢救民族文物迪在眉睫——从贵州民族文物工作说起[J]
.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06,0(3):51-55.
10
刘春福.
刍议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原因和条件——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例[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30(3):143-144.
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1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