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明清民居博物馆——西递村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我国的民居,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到了明清之际,从建筑艺术上、民族文化涵养上和生活实用上,可以说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和相当完美的结合。可是,历经战乱、灾害的毁坏,生活变化的更新,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中被当作封、资、修而普遍清理,典型的明清建筑已不多见。至于连片保存,尤其是作为一个村庄较为完整地保存,则更属罕见。难能可贵的是,在皖南的少数县域,却有个别村镇虽然经过冲击、破坏,还是奇迹般地保存下来。究其原因基本有二:一是地处山区,交通不便,战乱较少;二是群众爱护,即如在"文革"期间也自觉采取过一些保护措施。比如在雕刻制品上涂上泥巴,写上革命标语等。因而,在村子里至今还可看到"万寿无疆"、"打倒"这些特定的标语。西递村,就是这样的典型。
作者 胡悌云
出处 《协商论坛》 2001年第9期33-34,共2页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