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生态建材──二十一世纪中国建材的希望
被引量:
1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生态建材二十一世纪中国建材的希望龚方田王世忠生态建材是可以大幅度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并具有高性能的建筑材料(与传统建材相比);是具有多功能、有利健康,使生活更舒适与环境更协调的建筑材料;是可以为人类争取更大的生存空间、扩大可利用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建筑...
作者
龚方田
王世忠
机构地区
中国建材研究院
出处
《中国建材》
1998年第1期34-36,共3页
China Building Materials
关键词
生态建材
建筑材料
中国
21世纪
生态
环境
协调
分类号
F426.9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X17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09
引证文献
16
二级引证文献
102
同被引文献
109
1
王鸿灵,李海红,冯治中,田农,阎逢元.
偏高岭石基土聚水泥的研究[J]
.硅酸盐通报,2005,24(2):113-116.
被引量:16
2
赵风利.
偏高岭土对混凝土应用性能的影响研究[J]
.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18(2):23-25.
被引量:3
3
郭文瑛,吴国林,文梓芸,殷素红.
偏高岭土活性评价方法的研究[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6,28(3):76-79.
被引量:16
4
韩先福,李清和,段雄辉,赵志刚,王安岭,宋明昌.
免振捣自密实混凝土的研制与应用[J]
.混凝土,1996(6):4-15.
被引量:30
5
王智宇.
偏高岭土的制备及其在混凝土中的应用[J]
.建材技术与应用,2006(5):6-9.
被引量:8
6
高安平,崔学民.
偏高岭土在水泥及混凝土领域的研究进展[J]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1(B06):168-172.
被引量:13
7
高长明.
水泥工业与环境保护(续完)[J]
.新世纪水泥导报,1996,2(3):3-6.
被引量:1
8
高长明.
论水泥工业可持续发展战略[J]
.水泥技术,1997(1):3-6.
被引量:30
9
何小芳,曹新鑫.
偏高岭土配制高性能自密实混凝土的研究[J]
.粉煤灰,2007,19(1):12-13.
被引量:6
10
诸华军,姚晓,华苏东,王道正.
煅烧制度对偏高岭土胶凝活性的影响[J]
.非金属矿,2007,30(3):6-8.
被引量:18
引证文献
16
1
田静.
浅谈建筑装修材料与室内环境污染[J]
.生物技术世界,2013,10(6):10-10.
被引量:1
2
张大利,吕晶,陈辉,王东山.
混凝土再生微粉的研究和应用[J]
.建筑施工,2005,27(6):68-70.
被引量:10
3
鄢朝勇.
混凝土材料的可持续发展与粉煤灰绿色高性能混凝土[J]
.国外建材科技,2005,26(4):5-7.
被引量:14
4
王宝民,丁小杰,李靖.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道路水泥混凝土生命过程与环境共融性评价[J]
.公路,2009,54(9):277-282.
被引量:2
5
刘强,王旭,张大利.
废弃混凝土再生利用研究[J]
.辽宁建材,2010(5):18-20.
6
杨静,蒋国梁.
浅谈混凝土新材料的开发与人居环境的改善[J]
.混凝土,1999(4):10-13.
被引量:9
7
郑伟,李娟.
新型混凝土掺合料——高活性偏高岭土的研究进展[J]
.上海化工,2012,37(9):24-29.
8
刘福田,岳云龙,吕嘉宁,程新.
生态建材[J]
.硅酸盐通报,2001,20(1):34-40.
被引量:17
9
郭随华,翁端,陈益民.
我国水泥工业“生态化”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J]
.硅酸盐学报,2001,29(2):172-177.
被引量:22
10
贾世欣,郭德胜.
高性能混凝土在路桥施工中的应用[J]
.内蒙古石油化工,2014,40(23):56-57.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102
1
杨晓林.
绿色环保建筑材料及其应用[J]
.科技风,2009(1):7-8.
被引量:2
2
张丽娟,田凤兰.
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制备高性能水泥[J]
.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37(23):36-37.
被引量:2
3
徐亦冬,吴萍,周士琼.
粉煤灰再生混凝土生命周期评价初探[J]
.混凝土,2004(6):29-32.
被引量:25
4
苏存荣,张记市.
生态建材与绿色建筑[J]
.建筑,2004(7):77-78.
被引量:3
5
蒋冬青.
建材仿生学研究综述[J]
.陕西建筑与建材,2004(8):14-16.
被引量:1
6
王景贤,王立久,曹明莉.
少熟料水泥的研究进展[J]
.水泥技术,2005(1):28-31.
被引量:3
7
徐文远,李文忠.
混凝土对城市环境的负面影响与环保型混凝土[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5,33(1):85-86.
被引量:4
8
孙亚丽,胡维新.
材料科学技术发展与社会相互作用的思考[J]
.中国建材科技,2005,14(2):40-44.
9
孙志刚,董发勤.
生态混凝土集成与组装技术[J]
.混凝土,2005(7):3-7.
被引量:2
10
董荣珍,马保国,许永和,朱洪波,李相国.
缓凝剂对高胶凝性水泥水化硬化的双临界影响效应[J]
.混凝土,2005(9):3-5.
被引量:4
1
伍勇峰.
新明珠-喜获两项大奖[J]
.陶瓷,2011(11):74-74.
2
谭少华,彭同江.
生态建材与可持续发展[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9(S1):36-38.
被引量:1
3
尚建丽,刘加平.
生态建材与可持续发展[J]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3(6):71-74.
被引量:15
4
吴清仁,张拥军,赖洪光.
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建材及其发展趋势[J]
.建材工业信息,2000(8):6-8.
被引量:1
5
徐永模.
关于生态建材的概念及发展战略[J]
.建材·建筑·装修,2000,1(2):7-10.
6
蔡辉.
城市垃圾生产生态建材的前途[J]
.砖瓦,2003(6):35-37.
被引量:1
7
杜婷,李范明,彭朝晖.
利用垃圾生产生态建材[J]
.新型建筑材料,2003(6):19-20.
8
杜婷,罗利华.
理性,新型建材发展的必由之路[J]
.国外建材科技,2003,24(6):17-18.
被引量:1
9
王远鸿.
发展生态建材是取代传统建材的必由之路[J]
.四川建材,2003,0(2):47-47.
10
王海刚,赵艳敏.
生态建材的发展与前景调研[J]
.商业故事,2016,0(5):43-43.
中国建材
1998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