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壮族歌圩衰落的文化学透视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壮族是一个喜欢唱歌且善于唱歌的民族,历史上许多地区,都有传统的对歌的盛大节日──“歌圩”。然而改革开放后,歌圩却日渐衰落。主要原因是歌圩择偶功利性的减弱,动摇了歌圩赖以生存发展的社会基础;环境的变迁缩小了歌圩的地盘;民众价值观念的变化是歌圩衰落的社会心理因素;壮文的滞后阻碍了壮族歌圩文化的传播。
作者
李萍
机构地区
右江民族师专学
出处
《百色学院学报》
1999年第4期15-19,共5页
JOURNAL OF BAISE UNIVERSITY
关键词
壮族歌圩
衰落
择偶
环境
价值观念
壮文
分类号
C912.4 [经济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45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45
1
李正勇.
谫论壮族歌圩的现代价值[J]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16(2):58-62.
被引量:5
2
黄秉生.
歌圩与壮族的审美意识[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9(1):55-60.
被引量:14
3
潘其旭.
壮族“歌圩”的起源及其发展问题的探讨[J]
.民族研究,1981(1):65-73.
被引量:15
4
高丙中.
文本和生活:民俗研究的两种学术取向[J]
.民族文学研究,1993,11(2):3-9.
被引量:11
5
潘其旭.
壮族“歌墟”与“溱洧之风”的比较[J]
.民族艺术,1988(1):20-41.
被引量:4
6
潘其旭.
壮族“歌墟”——民族部落祭祀活动的产物[J]
.民族艺术,1988(4):56-71.
被引量:3
7
手冢惠子.
武鸣桥北村歌圩的文化圈[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11(2):30-35.
被引量:3
8
韦金岭.
《诗经》恋歌所反映的古代“歌圩”习俗[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11(2):36-42.
被引量:1
9
蒙宪.
歌圩壮称的语言民族学探讨[J]
.民族研究,1988(3):37-45.
被引量:6
10
黄革.
壮族民歌的名称及其分布[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11(4):26-28.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4
1
陆晓芹.
壮族歌圩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
.民族艺术,2014(2):154-161.
被引量:6
2
徐佳,杨露,幸辉.
文化记忆视域下壮族歌圩流变研究——以刘三姐歌谣为例[J]
.百色学院学报,2018,31(1):118-123.
被引量:1
3
张燕.
壮族歌圩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以南宁市上林县为例[J]
.当代音乐,2019(10):72-75.
被引量:3
4
许燕转.
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与非遗生产传播生态重构[J]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23,30(4):20-24.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1
1
王娟.
当代民众生活中的民间文学——兼谈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关系[J]
.民俗研究,2016(2):90-98.
被引量:5
2
高敏.
20世纪末叶壮族音乐研究回顾与展望系列之壮歌研究[J]
.歌海,2016(2):61-77.
被引量:2
3
戴伟.
广西壮族多声部民歌和声特征分析研究[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8(21):29-30.
被引量:1
4
覃金盾.
城镇化背景下城市壮族山歌生态调查研究——以广西百色市城区为例[J]
.艺海,2019,0(11):14-17.
5
何卓航,程兴,陈雅玲,陈晓萍.
新媒体时代广西壮族山歌文化研究——以东兰县红色山歌为对象[J]
.北方音乐,2020(24):45-47.
被引量:2
6
李萍.
壮族嘹歌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河池学院学报,2021,41(3):24-33.
7
朱刚.
交流诗学模型及其在西部民族地区传统歌会研究中的应用[J]
.民族文学研究,2021,39(6):126-136.
被引量:2
8
何琳,张子龙,姜丁月,彭映菡,韦利阳,卢星羽.
云南富宁壮族《坡芽歌书》的民族植物学探析[J]
.文山学院学报,2022,35(1):34-41.
被引量:1
9
覃金德.
乡村振兴背景下广西技工学校弘扬与传承歌圩文化的价值与意义[J]
.河南农业,2022(18):34-35.
被引量:1
10
覃金德.
广西歌圩文化融入技工校园文化的探索与实践[J]
.新潮电子,2023(1):115-117.
1
黄玉果.
当代壮族歌圩:参与观察壮族歌圩——笃邦村歌圩[J]
.跨世纪,2008,16(11):215-216.
2
廖明君.
图说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 壮族歌圩[J]
.歌海,2009(4).
被引量:1
3
韦钟南.
评潘其旭的《壮族歌圩研究》[J]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15(1):89-92.
被引量:1
4
邓如金.
论壮族歌圩的生命力[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19(4):78-81.
被引量:7
5
罗远玲.
审美人类学主客位视野中壮族歌圩及其文化符号意义[J]
.广西民族研究,2003(2):48-55.
被引量:15
6
农学冠.
壮族歌圩的源流[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4(2):37-44.
被引量:14
7
黄秉生.
歌圩与壮族的审美意识[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9(1):55-60.
被引量:14
8
陆晓芹.
壮族歌圩当代流变论[J]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5(4):93-97.
被引量:18
9
徐允兰.
家长会谁来开[J]
.班主任之友(小学版)(下半月),2009(11):24-25.
10
红树.
留住友谊[J]
.少年大世界(初中生),2011(3):31-31.
百色学院学报
1999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