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建国以来我国分配机制的变化和发展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分配问题是一个直接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问题。在近50年的探索中,我国分配机制由平均主义“大锅饭”到单一的按劳分配,由单一按劳分配的分配到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多元化分配,每一次变化,都在经济、政治乃至文化等领域掀起革命性回应。认真总结我国建国后分配机制的变化发展,充分认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科学性和重大现实意义,是顺利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作者
阳芳
机构地区
广西师范大学经济政法学院
出处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9年第2期17-20,共4页
Journal of Guilin Normal College
关键词
按劳分配
分配机制
变化
发展
分类号
F124.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3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5
参考文献
1
1
何炼成等.中国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M]西北大学出版社,1992.
同被引文献
13
1
孙居涛.
改革开放以来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创新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6):35-40.
被引量:11
2
李楠.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进及其对收入差距变动的影响[J]
.江汉论坛,2005(2):30-33.
被引量:17
3
刘小燕.
论我国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演进[J]
.社会主义研究,2005(4):32-34.
被引量:5
4
高书生,宋军花.
我国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若干认识问题[J]
.经济研究参考,2006(3).
被引量:1
5
孟鑫.
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才能切实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J]
.科学社会主义,2006(3):11-13.
被引量:4
6
曾国安,胡晶晶.
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演变趋势及原因研究述评[J]
.当代经济研究,2007(6):26-30.
被引量:27
7
李爽.对我国现行分配制度的缺陷分析[N]中国经济时报,2006(005).
8
杨承训.
初次分配兼顾效率与公平的科学依据[J]
.红旗文稿,2008(6):6-8.
被引量:4
9
杨承训.
正确认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中的矛盾[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4):45-52.
被引量:4
10
薛汉伟.
从按劳分配到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0(4):26-30.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2
1
张玉鹏,杨学建.
我国收入分配体制变迁与收入差距的演变[J]
.金融教育研究,2009,23(1):89-94.
2
杨晖.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进与理念创新[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6(3):17-21.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5
1
陈晓枫.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居民财产性收入思想沿革[J]
.经济研究参考,2009(63):46-52.
被引量:5
2
李君安,张军容.
关于我国收入分配改革的思考[J]
.经济师,2010(10):33-34.
被引量:2
3
宋明明.
浅析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
.商场现代化,2011(1):217-217.
4
黄新华,林立芸.
国内收入分配差距理论研究述评与展望[J]
.贵州社会科学,2012(2):68-74.
被引量:11
5
马麟.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谈国民收入分配调整[J]
.中国城市经济,2011(24):50-50.
1
龙苑.
论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J]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1):48-51.
2
广闻博览[J]
.刊授党校,1999,0(2):16-19.
3
李鸣,李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分配问题研究[J]
.新疆社会科学,2004(4):32-35.
4
伍先铎.
按劳分配为主与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尝试——深圳经济特区分配制度改革回眸[J]
.特区实践与理论,2000(9):42-46.
5
邵典武,太金科.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重要意义[J]
.改革与发展,2001(8):22-23.
6
张晓刚.
现行分配制度与劳动价值论[J]
.中国统计,2005(12):53-54.
7
孙居涛.
合理调整分配格局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58(3):343-350.
被引量:7
8
吴德蔚.
略论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形式及其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J]
.探求,1988(5):19-22.
9
熊吕茂.
论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按劳分配理论的贡献[J]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职教与经济研究),2005,3(1):10-14.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9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