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钱币》
1999年第4期41-42,共2页
China Numismatics
同被引文献95
-
1吴景平.从银行立法看30年代国民政府与沪银行业关系[J].史学月刊,2001(2):78-87. 被引量:18
-
2吴秀霞.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中央银行体制的确立[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45(4):54-56. 被引量:4
-
3邓先宏.试论中国银行与北洋政府的矛盾[J].历史研究,1986(4):65-80. 被引量:3
-
4刘祯贵.对抗日战争时期四联总处农贷政策的几点思考[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5(2):128-134. 被引量:9
-
5何益忠.变革社会中的传统与现代──1897—1937年的上海钱庄与华资银行[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40(3):65-70. 被引量:10
-
6郝琦,壬子.论陕甘宁边区银行的农业贷款及其经验[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19(3):18-21. 被引量:15
-
7黄立人.论抗战时期国统区的农贷[J].近代史研究,1997(6):105-138. 被引量:30
-
8杨培新.论中国金融资产阶级的封建性[J].近代史研究,1985(2):41-65. 被引量:3
-
9姜宏业.革命根据地发展时期银行事业概述[J].近代史研究,1985(1):53-67. 被引量:5
-
10刘慧宇.论国民政府中央银行的组建及其角色定位[J].民国档案,1999(3):76-8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9
-
1徐锋华.交通银行的贷款机制和投资方式(1927—1937)[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8(4):112-118. 被引量:4
-
2潘晓霞.近十年中国近代金融史研究综述[J].江海学刊,2005(6):148-154. 被引量:4
-
3邓同莉,张华腾.北洋时期美国在华银行业的发展及影响[J].历史教学(下半月),2009(7):48-53. 被引量:1
-
4尹振涛.中国近代证券市场研究述评[J].金融理论与教学,2009(3):1-4. 被引量:1
-
5白佳鑫.民国初年的大清银行[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3(20):32-32.
-
6吴布林.民国时期农贷史研究动态分析[J].求索,2013(9):71-73.
-
7靳丽颖,陈静勇.北京西交民巷近代银行建筑色彩特征浅析[J].建筑与文化,2021(4):40-41.
-
8兰日旭,沈泽权.中国近代金融市场主体的变迁:基于金融组织的视角[J].现代金融,2022(7):3-10.
-
9陈俏巧.《交通银行史》述评[J].新闻传播,2016(6X):115-116.
-
1马春辉.东南亚金融危机大事记[J].开放导报,1997(11):18-18.
-
2何早阳,刘芳.发展资本市场与推进国有企业改革[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9(S1):306-308.
-
3为什么中国的银行业比美国更稳固?[J].长三角,2009,0(7):15-15.
-
4吕建辉.“裸泳”的麦道夫[J].现代商业银行,2009(2):51-53.
-
5张忆东,李彦霖.国务院再出重拳 中盘股有望崛起[J].证券导刊,2009,0(17):23-24.
-
6常伟,赵维双.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运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2002(4):29-30. 被引量:1
-
7张希君.调整资本市场融资方式 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J].发展,2004(5):71-74.
-
8陈鹤高.东亚金融改革动大手术[J].中国经贸画报,1999(3):58-58.
-
9袁增霆,毛振华.公司债券与资本市场融资结构的调整[J].经济学动态,2004(10):36-38. 被引量:5
-
10王自力.期货交易的实质与经济功能[J].金融理论与实践,1993(7):23-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