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海内与海外》
1999年第3期70-72,共3页
At Home & Overseas
同被引文献29
-
1C.杜瓦诺夫,于洪君.双重国籍的政治死胡同[J].世界民族,1994(5):15-17. 被引量:5
-
2杨玉斌.论国籍唯一原则[J].河北法学,1997,15(5):21-23. 被引量:7
-
3陶正华.关于我国国籍法中解决双重国籍问题的规定[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3(1):77-80. 被引量:1
-
4张春生.处理双重国籍问题的正确原则[J].法学杂志,1980,1(3):40-41. 被引量:1
-
5翁里,张烨.依法解决国籍冲突途径新探[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4(6):87-94. 被引量:7
-
6李安山.华侨华人国籍问题刍议[J].国际政治研究,2005,26(2):101-114. 被引量:16
-
7刘铭盛,贾海涛.国际社会国籍法变化趋势与我国国籍政策调整设想[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5,17(6):61-65. 被引量:10
-
8郭浩芬.对承认双重国籍的思考[J].理论观察,2006(1):92-93. 被引量:8
-
9杨树明,印辉.双重国籍及其法律实践——兼论我国《国籍法》的立法改进[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30-36. 被引量:17
-
10李钟书.双重国籍实行之必要性探讨[J].理论观察,2006(4):118-119.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9
-
1张再生,杨庆.海外高端人才政策评估及优化对策研究[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2):123-128. 被引量:23
-
2王一凡,宁梨利.中国与双重国籍制度[J].法制博览,2017(25):63-65. 被引量:2
-
3张尧,舒盛芳,陈志勇,彭国强.亚洲足球球员归化路径的认同构建和中国语境[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0,39(4):68-74. 被引量:7
-
4燕新华.探析双重国籍原则对吸引海外人才的作用及启示[J].南方论刊,2020(12):67-69. 被引量:1
-
5王璞,曾范敬.我国实行双重国籍制度的不可行性分析[J].武警学院学报,2021,37(1):19-24. 被引量:1
-
6刘国福.论未取得与未恢复中国国籍问题治理——以完善国籍制度为中心[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0(2):160-167. 被引量:1
-
7王小玲.从优秀运动员入籍看我国国籍制度的完善[J].山西警察学院学报,2022,30(4):38-42.
-
8宋谌.新中国构建单一国籍制度研究述评[J].北京党史,2023(3):56-60.
-
9朱羿锟.国家利益视阈下海外侨胞法律地位重构[J].现代法学,2019,41(4):181-195. 被引量:4
-
1李未醉.迫害与反迫害——印尼华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J].八桂侨刊,2004(3):30-32. 被引量:1
-
2张爽.20世纪50年代印尼华侨“双重国籍”问题试探[J].东南亚之窗,2013(1):56-62.
-
3刘正英.周恩来对解决华侨双重国籍问题的贡献[J].中共党史研究,1998(3):59-64. 被引量:2
-
4李鸿阶.海外安溪人对家乡建设的贡献[J].八桂侨史,1997(3):44-48.
-
5温广益.二次大战后印尼华侨政治认同的变化及其影响[J].八桂侨史,1992(1):44-49. 被引量:2
-
6刘正英.周恩来为解决华侨双重国籍问题的贡献及其意义[J].福建党史月刊,1998,0(S1):170-172.
-
7杨宏信.随处可见的中国文化影响——东南亚三国及港澳地区纪行之二[J].中州统战,1997(9):38-39.
-
8黄昆章.“新报派”与印尼华侨民族主义运动[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86(Z1):23-32. 被引量:2
-
9刘红.印尼华侨与土著的融合——以17~18世纪印尼华侨社会为例[J].八桂侨刊,2010(2):21-25. 被引量:1
-
10林卫国.印尼华侨对万隆会议的贡献[J].党史文汇,2010(5):42-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