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97年7月从泰国开始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扩展到韩国、日本,波及俄罗斯、欧美各国,震撼世界。其"多米诺骨牌效应"的"震级"之大、"烈度"之广、危害之劣、教训之深刻,实为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狼来了"的末日重演。特别令人切痛深思的是:在当今冷战结束,全球金融、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新格局体系中,在世界工业化浪潮正驱入信息革命、知识经济时代的"转型"期间,科技进步与创新高速发展的"反差"形势之下而爆发的这场金融危机,更值得反思与回顾。纵观世界各国经济学家、权威人士对东南亚金融危机成因的多种评说,无非大同小异,皆视其客观外因与主观内因之根源所在。归属为"高楼现象"、"东亚模式"、"虚拟繁荣"、"泡沫经济"恶性膨胀;国家宏观调控失策,产业结构权重失调,金融监管不力、制度软化,银行呆帐积重、负债经营、资产效益低下;加之国际网络效应、游资冲击、炒家投机等多重负效应联网激励,迫使危机一触即发。它确实验证了不少经济学家、权威人士多年前的预言,如美国保罗·克鲁格曼的《亚州奇迹的神话》;拉鲁什的《即将到来的金融市场解体》;德国纳丹·泰纳鲍姆在1995年预言:世界将爆发金融和经济秩序总危机;德国总统希拉克在哈利法克斯高峰经济会议时就曾提出警告:世界金融市场存在一个庞大的"投机泡沫"、"金融癌症";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法国阿莱目睹世界金融体系的发展趋势,称其为"发疯"的"赌场"等等这一切评论和预言皆有据成理,笔者认为:一个引发如此震惊全球的危机灾难,其潜在的、更深层次的原由和内涵根源恐怕应归结为:知识经济的贫困、科技创新的落后。本文对此作一透析,供参考与商榷。
出处
《时代金融》
1999年第2期10-13,19,共5页
Times 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