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传承》
1999年第6期46-46,共1页
同被引文献181
-
1马明良.回族、撒拉族近现代新式教育及其经验教训[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93-100. 被引量:3
-
2单强,庄建勋.江南农村资本主义农业经济的尝试──记庞山湖农场的兴衰[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10(1):82-86. 被引量:2
-
3朱晓秋.近代广州城市中轴线的形成[J].广东史志,2002(1):31-33. 被引量:6
-
4王建.道门口的演变[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04,6(5):55-55. 被引量:1
-
5陈蕴茜.空间重组与孙中山崇拜——以民国时期中山公园为中心的考察[J].史林,2006(1):1-18. 被引量:57
-
6曙风.《国人应建祠堂庙宇之热诚来建国父会堂》[N].广州《民国日报》,1925年3月31日.
-
7武夷山市市志编委会编.《武夷山市志》[M].中国统计出版社,1994年版.第31页.
-
8王文伟口述 张俊整理.《中山公园筹建始末》[A].政协湖北省沙市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沙市文史资料》第5辑[C].,1989年6月..
-
9《抗战胜利后台湾日军投降及南京国民政府军事接收档案资料选·台湾省警备总司令部接收总报告》[J].民国档案,1989,(1):35-35.
-
10同治十三年《苍梧县志》
二级引证文献9
-
1虞和平,无.2007年中国近代史研究综述[J].近代史研究,2008(6):82-99. 被引量:1
-
2董佳.国民政府时期的南京《首都计划》——一个民国首都的规划与政治[J].城市规划,2012,36(8):14-19. 被引量:8
-
3赖瑛,杨星星.民国时期惠州新式礼制建筑分析[J].华中建筑,2017,35(1):104-108.
-
4杨林,张继焦.“凡俗”与“神圣”之间——广州中山纪念堂探析[J].文化遗产,2017(4):91-95.
-
5艾昕,覃池泉,车乐.城市·文化·遗产:文化展示与消费视角下的遗产再开发——以“昆山中山堂规划”为例[J].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13-18.
-
6周慧梅.集体仪式与国家认同——以山西省立民众教育馆为考察中心[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8(1):57-63. 被引量:6
-
7李若晴.烈士精神与革命记忆:20世纪诗画中的红棉意象[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8(6):138-157. 被引量:3
-
8胡超.族群历史与国家记忆--从晚晴园纪念馆看新加坡华人与中国的历史联系[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22(4):21-29. 被引量:1
-
9吴宏韬,汪洪亮.民国时期兰州城市的“中山纪念空间”[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5(2):83-88. 被引量:1
-
1今日快乐星[J].学苑创造(A版),2003,0(6):1-1.
-
2应长裕.奉化总理纪念堂[J].宁波通讯,2006(11):55-55.
-
3徐燕.“广西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梧州举行[J].中国统一战线,2011(11).
-
4Sun Yat-sen Memorial Hall[J].China's Foreign Trade,2006(14):44-44.
-
5曹斌.《辛亥革命福建英杰图志》首发式侧记[J].福建史志,2011(5):55-56.
-
6何纪生.介绍广东灵山县出土的古代铜鼓[J].考古,1963(1):56-56. 被引量:3
-
7王海波,唐晓宁.灵山灵土[J].当代广西,2009(12):59-59.
-
8吴志伟.广州中山纪念堂[J].初中生世界(七年级),2011(5).
-
9灵山县发挥职能作用全方位开展地方志工作[J].广西地方志,2012(2).
-
10骆扬.我国最早建成的“中山纪念堂”[J].文史春秋,1995,0(3):61-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