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1999年第12期49-50,共2页
Teaching Reference of Middle School History
同被引文献8
-
1范文澜.中国历史上的民族斗争与融合[J].历史研究,1980(1):3-9. 被引量:42
-
2孙祚民.处理历史上民族关系的几个重要准则——读范文澜《中国历史上的民族斗争与融合》[J].历史研究,1980(5):37-46. 被引量:16
-
3翦伯赞.关于处理中国史上的民族关系问题[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6(Z1):17-29. 被引量:38
-
4白寿彝.关于中国民族关系史上的几个问题——在中国民族关系史座谈会上的讲话[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6):1-12. 被引量:47
-
5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J].考古学报,1972(1):15-38. 被引量:1288
-
6陈连开.论中国历史上的疆域与民族[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8(4):44-51. 被引量:21
-
7陈玉屏.关于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8(4):429-433. 被引量:6
-
8王玉哲.中国古代史上的民族问题[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2):59-68.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7
-
1徐进.论甘南地区民族多元一体杂居格局的形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9(1):21-23. 被引量:1
-
2赵健霞.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自然地理基础初探[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3(4):291-291.
-
3彭丰文.从两汉西南夷经略看中国古代疆域的形成[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5,25(4):31-39. 被引量:4
-
4万智巍,蒋梅鑫.“李约瑟难题”的地理学解释[J].农业考古,2016,0(1):46-51. 被引量:3
-
5韩红雨,同波,陈长春,马振水.地域生态与文化特质:沧州尚武精神的历史形塑[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5,29(6):89-92. 被引量:1
-
6梁丁丁,吴继寿.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文化安全的四个维度[J].贺州学院学报,2016,32(4):65-69. 被引量:1
-
7陈宇.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复合互嵌格局与多元一体交融[J].广西民族研究,2018(2):24-31. 被引量:17
-
1方美霞.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给学生有效的指导——《〈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北方民族的大融合》一课的教学实践与感悟[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7(9):75-75. 被引量:1
-
2邱少平.少数民族寇扰中原王朝的原因[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1993,17(1):65-66.
-
3杨晓亮.悬棺[J].故事作文(低年级版),2013,0(8):66-69.
-
4戴强胜.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6):255-256. 被引量:1
-
5高素娥.影响北方民族大学女生体育选项课的因素分析[J].内江科技,2009,30(7):49-49.
-
6郭洪涛,孙玉岭.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J].中考历史,2011(1):7-10.
-
7郭洪涛,孙玉岭.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J].中考历史,2013(1):18-21.
-
8朱世光.高三中国古代史复习中的理论教学[J].教师教育论坛,1997,23(2):60-61.
-
9邓小南.王安石与他的时代(一)[J].文史知识,2016(1):93-100. 被引量:1
-
10程小琴,杨保军.构建基于能力培养的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31(9):62-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