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湖湘论坛》
1999年第6期26-27,共2页
Huxiang Forum
同被引文献10
-
1吴惠芳,朱启臻,朱春阳.论农村阶层利益结构与农村社会稳定关系[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6(3):40-44. 被引量:5
-
2邵德兴.论利益结构变迁与政治体制改革[J].岭南学刊,1999(3):50-53. 被引量:5
-
3李景鹏.当代中国社会利益结构的变化与政治发展[J].天津社会科学,1994(3):31-37. 被引量:87
-
4彭劲松.当代中国社会利益结构解读[J].中州学刊,2005(5):102-105. 被引量:8
-
5闻英.论合理社会分层结构体系的建构[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6(2):74-78. 被引量:6
-
6曾令超.论利益结构与社会稳定[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7(7):219-222. 被引量:6
-
7徐俊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激发社会活力问题探析[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6,8(2):83-86. 被引量:3
-
8刘秉国.经济利益分化与社会公平问题[J].开发研究,1996(5):8-9. 被引量:4
-
9孙锋刚.浅议物质利益分配中的公平问题[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1999,22(3):17-18. 被引量:1
-
10夏杰长,李勇坚.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分配机制[J].求索,2001(4):8-10. 被引量:5
-
1熊学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根本原因探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7):85-86. 被引量:3
-
2徐印州,何东霞,梅其洁.论社会分配不公[J].南方经济,1994,23(4):12-15.
-
3崔东明.从隐形收入的增长看宏观调控与微观搞活[J].河南经济,1991(3):23-25.
-
4陈涛.隐形收入的形式、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J].消费经济,1990,6(3):21-24.
-
5罗后清.收入差距是如何被拉大的?[J].当代经济,2003(7):44-45.
-
6李若建.广州城市居民收入分配问题研究[J].开放时代,1995(4):51-54.
-
7马建立.我国“隐形收入”初探[J].嘉兴学院学报,1995,12(2):56-57.
-
8袁绪程.经济体制改革的若干问题探讨[J].改革与战略,1986,2(1):2-9. 被引量:1
-
9姜红英.灰色收入到底多“灰”?[J].东北之窗,2010(19):56-58.
-
10戈罗瓦乔夫,宋延旭.俄罗斯人的隐形收入[J].党政干部学刊,1998(4):47-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