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4期5-8,共4页
Journal of Chengdu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同被引文献43
-
1顾红亮,刘晓虹.反思 融合 创新——近年来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传统文化关系的讨论述要[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1999(5):92-95. 被引量:3
-
2山本康雄.《大学》与《礼运》:政治伦理中的五常和谐[J].中国哲学史,1997(1):21-25. 被引量:1
-
3郭洪纪.儒家大同理想与传统政治文化辨析[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15(2):38-44. 被引量:3
-
4张岱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传统哲学的背景[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7(3):1-3. 被引量:29
-
5陈卫平.从《实践论》《矛盾论》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J].教学与研究,1997(7):7-12. 被引量:8
-
6杨朝明.《礼运》成篇与学派属性等问题[J].中国文化研究,2005(1):24-34. 被引量:16
-
7陈赟.大同、小康与礼乐生活的开启——兼论《礼运》“大同”之说在什么意义上不是乌托邦[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6):58-63. 被引量:9
-
8《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473页.
-
9程颢,程颐,代吕公.应诏上神宗皇帝书[A].二程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1.
-
10王夫之.大过[A].周易外传(卷二)[M].北京:中华书局,1977.
二级引证文献6
-
1张虹,陈幼芳.创新理论课内容 实现素质教育目的[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4):70-72.
-
2王伟,李成增,刘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初条件及历史启示[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6(1):136-139. 被引量:9
-
3张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辩证关系探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8):117-117. 被引量:7
-
4赵娜.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研究综述[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2(6):152-155. 被引量:1
-
5孙嘉璐,郭跃军.近年来关于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研究进展[J].学理论,2012(4):17-18.
-
6王一胜.新文化运动与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J].观察与思考,2015(9):31-35. 被引量:1
-
1于洋.共产主义理想与康有为“大同”理想比较研究[J].传承,2011(8):38-39.
-
2吴尚泽.大同理想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J].学理论,2015(25):13-14 30.
-
3张朋智.“中国梦”对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启示[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4(4):16-17. 被引量:4
-
4陶季邑.大同理想与孙中山对社会主义的探索[J].广东社会科学,1996(3):102-106. 被引量:1
-
5李扬帆.王道与霸道:大同理想下的中美对决[J].世界知识,2007(14):64-64. 被引量:1
-
6吴元樑,刘奔.马克思主义是不可战胜的 ──读《马克思主义在中国100年》[J].哲学研究,1998(3):3-6.
-
7郭安华.爱国主义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山西教育(管理版),1997,0(1):7-7.
-
8鲁法芹,蒋锐.晚清社会主义思想的传入与传统大同理想的激活[J].江汉论坛,2014(9):22-27. 被引量:3
-
9从大同理想到今天[J].党建文汇(上半月),2013(7):36-37.
-
10黄蓉.浅议儒家文化对社会主义的差异性启示[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3):9-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