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新文学史料》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44-174,共31页
同被引文献20
-
1郭晓惠,龙子仲,张燕玲.一份丰富的精神档案——关于《郭小川全集》的对话[J].南方文坛,2000(3):18-23. 被引量:5
-
2王富仁.青春的激情 集体主义的歌唱[J].南方文坛,2000(3):25-26. 被引量:2
-
3唐文斌.浅谈郭小川对新诗形式的探索及贡献[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2(3):35-45. 被引量:1
-
4洪子诚.论郭小川五十年代的诗歌创作[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18(6):29-39. 被引量:5
-
5孟繁华.“突围”欲望与重返起点──郭小川创作道路再评价[J].人文杂志,1996(5):108-112. 被引量:10
-
6郭晓惠.1959年:郭小川的转折之年[J].新文学史料,2006(1):149-155. 被引量:1
-
7刘悠扬.《一个和八个》:压抑与回归的文学隐喻[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7(2):135-138. 被引量:2
-
8耿艳艳.论郭小川20世纪50年代叙事诗中的女性意识[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89-91. 被引量:1
-
9贾鉴.郭小川50年代叙事诗中的革命与恋爱[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3).
-
10谢冕.郭小川的意义[J]中国图书评论,2000(04).
-
1蒋祖林,李灵源.在太行山下的日子──回忆母亲丁玲(二)[J].新文学史料,1999,0(1):132-141.
-
2郭小蕙.郭小川日记(1957·下)[J].新文学史料,1999,0(4):39-79. 被引量:1
-
3蒋祖林.回忆母亲丁玲──一九五七年前后(三)[J].新文学史料,1998(1):50-59. 被引量:1
-
41949年郑振铎日记[J].档案与史学,2003(5):6-16.
-
5卢一志.对“暴力”的反思——读周立波《暴风骤雨》一二感(文学类发表作品)[J].人间,2015,0(13):4-4.
-
6吴翠莲.借个电话,行吗[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3(9):63-63.
-
7陈良誉.长沙访贾府[J].诗词月刊,2014(4):81-81.
-
8江慧妍.未接来电[J].短小说,2011,0(2):64-65.
-
9陈越骏.无情节故事(外二首)[J].朔方,1989(11):37-37.
-
10晓风.胡风日记·武汉一年(续完)[J].新文学史料,2017(1):137-152. 被引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