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博物馆》
1998年第2期75-78,共4页
Chinese Museum
同被引文献38
-
1李文昌.发展中的中国数字化博物馆[J].国际博物馆,2008(1):61-69. 被引量:46
-
2童恩正,张陞楷,陈景春.关于使用电子计算机綴合商代卜甲碎片的初步报告[J].考古,1977(3):205-209. 被引量:9
-
3李科威.计算机考古刍议[J].东南文化,1988(5):171-173. 被引量:4
-
4孙逊.基于文献计量与定性分析法的我国数字博物馆研究进展[J].东南文化,2015(3):105-113. 被引量:8
-
5建设中国数字博物馆——访中国博物馆学会数字化专业委员会主任祝敬国[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04(9):12-13. 被引量:2
-
6博物馆的发展类型:实体博物馆的信息化和虚拟博物馆——访南京博物院信息中心主任张小朋[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04(9):14-15. 被引量:3
-
7数字化博物馆——历史信息的载体——访河南博物院计算机中心主任翟红志[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04(9):16-17. 被引量:1
-
8努力提高博物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访中国农业博物馆信息中心主任林诚斌[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04(9):18-19. 被引量:1
-
9以人为本——建设智能化博物馆——访广州复旦奥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耿望阳[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04(9):22-23. 被引量:1
-
10张小朋.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初步探讨[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04(9):24-28. 被引量:17
二级引证文献19
-
1孙芮英.“一馆多址”的博物馆信息化建设思考——以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为例[J].首都博物馆论丛,2023(1):28-33.
-
2刘建华.计算机技术在考古学与文物保护中的应用[J].中原文物,2004(5):75-80. 被引量:8
-
3黄克忠.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文物科技保护[J].敦煌研究,2000(1):5-9. 被引量:39
-
4李涤尘,邱志惠,宁军涛,马涛,王展.文物计算机辅助修复方法探讨[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5,17(3):12-16. 被引量:11
-
5汪利艳,王绪本,金平,蒋维.简牍文物三维虚拟展示平台的研究与实现[J].东南文化,2008(5):54-57. 被引量:2
-
6李心坚.龙门石窟建立文物保护数据库的实践[J].文物世界,2011(4):68-71. 被引量:3
-
7赵丽莎.基于双镜反射法的物体表面三维重建方法[J].科技信息,2013(6):278-280.
-
8刘吾香.试论中国古代漆器的修复保护[J].美术大观,2013(3):64-65. 被引量:2
-
9刘建.浅谈博物馆社会服务与可持续发展[J].决策与信息,2014(12):28-28.
-
10徐瑞,米汉林,王晨.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数字博物馆管理媒介模式研究[J].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22,8(1):21-27. 被引量:5
-
1张清,肖民.发射台微机实时监控系统简介[J].电视工程,1996(1):44-45.
-
2余常海.智能建筑系统在博物馆新馆建筑中的应用[J].中国博物馆,2005(1):71-77. 被引量:1
-
3程艳,杜秋发.从典型案例看实时监控系统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刑警与科技,2007,0(1):61-62.
-
4王裕昌.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理性思考[J].甘肃科技,2004,20(10):185-188. 被引量:1
-
5李良.高压供电线路实时监控系统[J].辽宁广播电视技术,2014(1):37-40.
-
6刘畅.浅谈博物馆文物库房温湿度环境控制[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09(3):58-59. 被引量:4
-
7单正平,王军.在似是而非间,释放着阴郁——读“王军式”摄影[J].中国摄影家,2016,0(9):48-49.
-
8李洪光.对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博物馆研究,2007(3):46-49. 被引量:19
-
9申运华.浅谈广州城启大厦楼宇自控工程设计[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2):61-64. 被引量:1
-
10葛军,薄旭.中国海上搜救中心采访纪实[J].世界知识,2011(7):52-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