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去来”的性质及其“来”的演变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与方言用例的相互印证中讨论“去来”的性质 ,以历史语言学的视角考察“来”的历时演变。“去来”为两个词 ,“去”是动词或趋向动词 ,“来”是表祈使的语气词。“来”因其语法意义的抽象、概括程度弱化 ,在清代被适应性较强的“罢”所替代。
作者
张月明
机构地区
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伊盟分校
出处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1期57-61,共5页
Journal of Radio & TV University(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去来”
性质
“来”
“罢”
替换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47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39
同被引文献
47
1
林立芳.
梅县方言的“来”[J]
.语文研究,1997(2):44-48.
被引量:34
2
刘坚,曹广顺,吴福祥.
论诱发汉语词汇语法化的若干因素[J]
.中国语文,1995(3):161-169.
被引量:547
3
沈家煊.
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33(4):268-275.
被引量:2282
4
刘丹青.
汉语中的框式介词[J]
.当代语言学,2002,4(4):241-253.
被引量:196
5
黄正德.
汉语动词的题元结构与其句法表现[J]
.语言科学,2007,6(4):3-21.
被引量:183
6
太田辰夫1988/1991《汉语史通考》,江蓝生、白维国译,重庆出版社,1991.
7
邢向东.《陕北神木话的趋向动词及其语法化》[J].语言暨语言学,2011,.
8
项梦冰.连城客家话完成貌句式的历史层次[A]..语言学论丛26[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9
孙锡信.近代汉语语气词[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9..
10
吉岡義豐.论归去来兮辞[J].京都大学中国文学报,1957,(6).
引证文献
4
1
刘雨晨.
论心理空间体与祈使句标记——以达拉特旗晋语“来”字祈使句为例[J]
.语言学研究,2021(1):80-94.
2
江海漫.
探究《朴通事谚解》中的“去来”现象[J]
.宿州学院学报,2009,24(3):62-63.
被引量:1
3
邢向东.
陕北、内蒙古晋语中“来”表商请语气的用法及其源流[J]
.中国语文,2015(5):387-396.
被引量:21
4
梁银峰.
时间方位词“来”对事态助词“来”形成的影响及相关问题[J]
.语言研究,2004,24(2):54-59.
被引量:19
二级引证文献
39
1
刘雨晨.
论心理空间体与祈使句标记——以达拉特旗晋语“来”字祈使句为例[J]
.语言学研究,2021(1):80-94.
2
闫敏.
河南林州方言“来”的语法功能[J]
.汉字文化,2024(14):36-38.
3
侯超.
皖北方言中的助词“来”及其时体表达功能[J]
.文教资料,2007(7):169-171.
被引量:2
4
何亮.
从时点时段的表达看东汉译经的性质[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1(6):28-33.
被引量:1
5
楚艳芳.
汉语事态助词“来”的形成过程[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5(3):24-29.
被引量:1
6
邵宜.
从几个标记助词看赣方言与近代汉语的关系[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3):153-158.
被引量:3
7
于婧.
“来着”的时态表达与主观化研究[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08(5):123-124.
8
陈前瑞,王继红.
句尾“来”体貌用法的演变[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9(4):26-33.
被引量:14
9
孙斐.
浅论事态助词“来”的产生——兼及动态助词“来”[J]
.科技信息,2009(31):181-182.
10
匡鹏飞.
时间副词“从来”的词汇化及相关问题[J]
.古汉语研究,2010(3):76-82.
被引量:10
1
杨波.
体察文学作品之美[J]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2001(9):10-11.
2
刘景.
试析“屦”、“履”、“鞋”的历时演变[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8):241-242.
被引量:3
3
张征澜.
张征澜的诗[J]
.诗选刊,2010(6):88-88.
4
项宗西.
思亲[J]
.中华诗词,2012(12):22-22.
5
张燕来.
《红楼梦》中的“动+将+补”结构[J]
.中国语文,2004(2):170-171.
被引量:3
6
霍俊明.
那遥远而切近,那痛彻又缠绵的——读《现代爱情诗歌百年精选集》[J]
.青春,2015,0(9):93-94.
7
朱安义.
古诗词中语气词的运用[J]
.语文知识,2005(8):5-5.
8
王德.
趋向动词研究综述[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06(5):60-62.
被引量:6
9
郑伟.
《历史语言学中的比较方法》之基本范畴及其检讨[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9,22(1):151-152.
被引量:1
10
杨敬宇.
南宁平话的体貌标记“过”[J]
.方言,2002,24(4):340-343.
被引量:10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