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历史告诉未来 让选择决定未来──“二十世纪的人类”专栏导语
出处
《新东方》
1998年第1期36-38,共3页
The New Orient
共引文献6
-
1丁贻劭,程汝强.红岩精神的时代性——红岩精神的形成及其现实意义[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3(3):87-91. 被引量:3
-
2丁贻劭.可持续发展与教育[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3(2):97-102. 被引量:6
-
3谭俊.关于受益地区补偿国有林区森林环境生态价值问题的思考[J].四川林勘设计,1998(2):12-18. 被引量:2
-
4祝敬国.上海博物馆智能化工程回顾[J].工程设计CAD及自动化,1998(4):17-19. 被引量:1
-
5桑东升.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艰难及城市规划的难为[J].规划师,2001,17(1):38-41. 被引量:7
-
6柳树滋.大生态文明:人类文明发展的总趋势[J].广东社会科学,2004(2):76-81. 被引量:9
-
1朱宝信.时代主题的转换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转型——关于实践唯物主义与唯物史观的现代形态构想[J].宁夏社会科学,1999(3):9-14. 被引量:1
-
2王习加.对易经体系的现代诠释[J].社会科学,1997(9):57-59.
-
3周玉,马建军.论“新经济政策”的理论贡献[J].社科纵横,2008,23(1):10-12.
-
4李鸿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历史地位和作用[J].人文杂志,1997(2):32-36.
-
5俞吾金.卢森堡政治哲学理论述要[J].天津社会科学,2006(6):4-10. 被引量:3
-
6李院力.构筑毛泽东创新思维的深层支点[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4,25(7):5-6.
-
7洪韵珊.论邓小平理论的时代特征[J].社会科学研究,1998(1):4-9.
-
8安宁.善待前夕[J].做人与处世,2010(4):54-54.
-
9张茹兰.实践是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根本途径[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1996,30(S1):19-20.
-
10魏泽焕.列宁在经济建设问题上对“左倾”错误思想的批判[J].科学社会主义,2008(1):13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