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50年的一个最好的小结──评铃木正夫的《郁达夫在苏门答腊》
被引量:1
出处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11-314,共4页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Studies
同被引文献22
-
1丸山昇,吴俊.战后50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回顾[J].文艺理论研究,1998(3):61-69. 被引量:2
-
2片山智行,刘丽华.肖红的文学观与“抗日”问题——由《生死场》说起[J].社会科学战线,1990(2):267-273. 被引量:6
-
3孙立川,王顺洪.略论日本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历史与现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27(5):55-64. 被引量:4
-
4松井博光,卢铁澎.中国现代文学在日本——译介综述[J].新文学史料,1991,0(2):194-208. 被引量:5
-
5岩佐昌暐,刘静.记抗战时期的旧体诗杂志《民族诗坛》[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25-32. 被引量:9
-
6昌元明:《战后日本开展郭沫若研究概况》,《郭沫若研究》第一辑,文化艺术出版社1985年版.第334页.
-
7孙玉石:《"别求新声于异邦"(代序)》,王风、自井重范编《左翼文学的时代--日本"中国三十年代文学研究会"论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20-21页.
-
8[日]阿部知二:《同时代人》,焦同仁、汪平戈译,李存光编《巴金研究资料》(下),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年版,第1087页,第1093页.
-
9[日]河野(原)崎长十郎:《日中友好(屈原)访华公演团访问报告》,徐迎新译,高鹏校,《"郭沫若在重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985年10月1日.
-
10日]实藤惠秀:《我们为什么介绍(法西斯细菌>》,陈秋帆译,会林、陈坚、绍武编《夏衍研究资料》,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年版,第478-480页.
-
1江达飞.王任叔与校对工作[J].中国出版,1996(7):44-45.
-
2孟志三.印度尼西亚地震原创选择题[J].考试(高考文科版),2011(1):38-40.
-
3傅金铎.日本广告界社团简介[J].国际新闻界,1981,3(1):61-62.
-
4吉祥.郁达夫南洋失踪遇害之谜[J].浙江档案,1993,0(11):43-44.
-
5施亮.文章宁复见为人——由王任叔先生的文章联想到的[J].社会观察(北京),2005(10):30-32.
-
6程锦.王任叔的编辑思想[J].新闻传播,2016(11X):114-115.
-
7梅丽红.“孤岛”时期上海的“洋旗报”[J].档案春秋,1996,0(5):61-64. 被引量:5
-
8柳和城.《孙毓修评传》后记[J].出版史料,2012(2):73-74.
-
9罗尔夫·多贝里.你真的离不开新闻吗[J].视野,2014,0(15):12-12.
-
10张志强.走“大编研”之路的尝试——以开发侵华日军关东宪兵队“特别移送”档案为例[J].中国档案,2007(2):42-43.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