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44-248,共5页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Studies
同被引文献8
-
1汪应果.无名氏谈《无名书》[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1999(4):28-29. 被引量:6
-
2陈思和,张新颖,王光东.试论《无名书》[J].当代作家评论,1998(6):4-16. 被引量:19
-
3李宪瑜.对后期浪漫派小说的文化考察[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4(1):256-264. 被引量:1
-
4解志熙.“情调”风格与“传奇”形态——20世纪40年代国统区小说的浪漫叙事片论[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0(3):86-93. 被引量:4
-
5钱理群.《北极风情画》、《塔里的女人》研究[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0(1):89-99. 被引量:13
-
6李志毓.中国革命中的小资产阶级(1924-1928)[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5,52(3):78-94. 被引量:8
-
7秦雅萌.战争与反讽:无名氏散文中的“重庆大轰炸”[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1(8):151-167. 被引量:4
-
8黄群英.徐訏《鬼恋》的独特技巧探析[J].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09(2):57-58. 被引量:3
-
1陈灵强.烽烟中的浪漫之虹——关于中国现代后期浪漫派性质问题的商榷[J].台州师专学报,1998,20(5):40-44. 被引量:1
-
2孙凤城,张玉书.海涅的《论浪漫派》[J].外国文学研究,1979,1(2):89-98.
-
3刘巍.阅读徐■的“死亡”[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7(5):108-109.
-
4郭玉玲.论徐訏小说的叙述模式[J].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09(9):93-95. 被引量:1
-
5何威.后期浪漫派小说的爱情主题和哲理探寻——以徐訏的几部中篇小说为例[J].华中人文论丛,2014(1):21-23.
-
6刘成友,蒋先武.并不浪漫的“后期浪漫派”[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3(5):45-49. 被引量:4
-
7周键.从自然神崇拜到文化皈依──《红楼梦》的一种新解读[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0(3):66-68.
-
8谢冕.中国现代小说流派演进的历史描述──王才路《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序[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8(2):29-30.
-
9裴斐.论李白的政治抒情诗[J].文学遗产,1981(1):68-80. 被引量:2
-
10吕姜生.试论晚清“诗界革命”的意义[J].文学遗产,1961(A08):78-99.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