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军事历史研究》
1998年第3期69-84,共16页
Military History Research
同被引文献172
-
1刘鑫.浅析抗日战争时期在华韩人的独立自主意识——以中韩军事合作为中心[J].中国纪念馆研究,2019(1):137-144. 被引量:1
-
2崔昌竻.论卜乃夫《荒漠里的人》对李范奭口述“自我民族志”的改写[J].中国比较文学,2020,0(1):27-36. 被引量:1
-
3朴银淑.流亡与书写:殖民地时期来华韩国作家的上海想象[J].中国比较文学,2020,0(1):17-26. 被引量:1
-
4朴雪梅.虚实之间:尹奉吉事件的中国化叙事[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0(3):213-222. 被引量:1
-
5崔一.建构、诠释与“转用”:百年中韩安重根叙事考略[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0(3):201-212. 被引量:1
-
6金柄珉.韩国流亡文人的东亚认识与主体性建构——以韩国流亡文人的中文书写为中心[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0(3):187-200. 被引量:1
-
7张会芳.英雄、亡国、国贼:辛亥革命前后安重根题材戏剧的叙事转移[J].抗日战争研究,2021(1):139-149. 被引量:1
-
8石源华.论中国共产党与朝鲜义勇军的关系[J].军事历史研究,2000,14(3):51-58. 被引量:4
-
9陈英.复国运动的重要场所 抗战斗争的特别贡献——韩国独立运动在安徽[J].滁州学院学报,2005,7(2):7-11. 被引量:2
-
10朴英姬,石建国.论“王通事件”及其影响[J].历史档案,2002,15(4):124-129.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6
-
1姚诗聪,李宜蓬.从宗教、地理维度看韩国与重庆的联系[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7,33(6):9-18.
-
2李文凤,何卫平.抗战时期西安的移民艺术家及其艺术活动[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9(4):242-243.
-
3吴跃华.音乐教育家宋寿昌学术贡献述评[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20(3):84-91. 被引量:3
-
4张慨.抗战时期陕西艺术活动年表(四)[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4(2):58-66.
-
5王建宏.中国学界韩国独立运动史研究(1992~2021)[J].当代韩国,2022(3):87-128. 被引量:1
-
6张连红.海外藏档与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新发掘、新视角、新路径——《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费吴生夫妇档案汇编》评析[J].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2023(3):130-139.
-
1夏雪.韩国光复军工作略谈[J].青年与社会(中),2014,0(12):349-349.
-
2赵金勇.论韩国临时政府的武装复国运动[J].军事历史研究,2005,19(2):135-143. 被引量:1
-
3黎显衡.黄埔军校的政治教育在建军中的作用[J].黄埔,2008(6):42-44.
-
4石建国.韩国光复军官兵消费合作社问题研究[J].韩国研究论丛,2008(1):262-272. 被引量:1
-
5石建国.论抗战时期的韩国光复军官兵消费合作社[J].军事历史研究,2010,24(3):8-13.
-
6沈志华.三八线的由来及其政治作用[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6(4):57-60. 被引量:4
-
7马传会.徐锡麟(雕像)[J].中国民兵,1991,0(7):48-48.
-
8张鸣.“武昌起义”前的“子弹之惑”[J].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11(11):59-59.
-
9海军前半截打的是革命党,后半截打的是清军[J].文史月刊,2011(6):53-54.
-
10黄埔军校[J].科学中国人,2003(4):58-59.
;